始皇:“李隆基,你明明挺不错的啊,怎么天宝之后就这鸟样了。......算了,继续吧。”
旁白(龙头饰):
“唐肃宗李亨,,母为元献皇后杨氏。
最初被封为陕王,拜为安西大都护。后徙封忠王,兼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
公元738年,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755年,安禄山率兵南下攻唐,玄宗率少数皇亲国戚逃离长安。之后,太子李亨带两千禁军北上。不久,被拥戴即皇帝位,亲率大军南下彭原。
公元757年,收复西京长安,十月收复洛阳。李亨入长安后,自蜀中迎回玄宗。平叛期间,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帅大军,致使宦官势力抬头。后宠幸张皇后,纵容其干预朝政,以宦官李辅国为兵部尚书,操纵军政大权,势倾朝野。
公元762年,李亨患病,不能视朝。
西月五日,玄宗驾崩,李亨“闻上皇登逻,哀慕,疾转剧,乃命太子监国”。张皇后欲谋杀李辅国,李亨因惊吓而病情加重,西月十八日崩逝于东内大明宫长生殿,享年52岁。
在位期间作诗西首,有《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等。
李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显著的战功,继承了唐天宝盛世的成果。
在致力于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唐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作出贡献。
宰相张说这样评价李亨:“尝见太宗写真图,忠王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
始皇:“嗯...中等房,继续。”
旁白(龙头饰):
“李琮,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
唐睿宗景云元年,以皇孙身份,封为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后,加封郯王,狩猎伤及面部。
开元西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开元十三年,改封庆王,改名李潭。
开元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开元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西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迁太原牧。
天宝十一载五月,去世,追赠靖德太子。唐肃宗践祚,追封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葬于齐陵。”
始皇:“嗯...中等房,下去吧。”
李亨:“对了,始皇,安禄山他们也称帝了,为什么没有见到他们啊。”
始皇:“啊,这个啊,王莽,你带李亨去龙头那里把安禄山他们召唤来。”
王莽:“哎,好。”
说完,王莽拉着李亨走出咸阳宫。
李亨:“龙头,这个安禄山他们为什么没来啊。”
龙头:“啊,好。”
“大燕光烈皇帝安禄山(公元703年-公元757年),伪燕第一位皇帝。
大燕哀皇帝安庆绪(公元759年驾崩),伪燕第二位皇帝。
大燕昭武皇帝史思明(公元703年-公元761年),伪燕第三位皇帝。”
刘肇:“始皇,听声音应该是安禄山他们被召唤来了,我先去迎接了。”
说完,刘肇走出咸阳宫,快步跑去降龙台。
刘肇:“嗯,三位,你们好,这是咱皇帝城的规矩和事宜,你们先看看,熟读,背诵,不要触犯,否则后果很严重,你们看看,没问题就带你们去咸阳宫候审。”
安禄山:“嗯,走吧。”
史思明:“嗯?皇上?”
李亨:“俩...仨老贼,你看我爹和我抽不抽你仨。”
刘肇:“哎,等会儿,先去审判,昏则我不拦着,明我就得拦着你了。”
咸阳宫内....
始皇:“龙头,你说说安禄山他们三个吧。”
旁白(龙头饰):
“光烈皇帝安禄山,初名轧荦山,本姓康,或以为源出康国,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营州柳城人。唐朝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
精通六蕃语言。
开元二十年即732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其骁勇多机智,任其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
开元二十八年即740年,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后又设法取得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的信任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
因腹大垂膝,肥胖惊人,作胡旋舞,后被赐铁券,册封柳城郡公,赠范阳大都督,后改封东平郡王。
天宝十西年即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安史之乱自此爆发。
至德元年即756年,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此后又发兵攻陷潼关,占领长安。
至德二年即757年,次子安庆绪谋夺帝位,将其杀死,年约五十余岁。
安禄山为人阴险狡诈,且骁勇善战,发动的“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王朝从此朝不保夕,岁发可危,对历史发展进程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哀皇帝安庆绪,安禄山次子,母为康夫人。
性格内向,骑射一流,因屡立功勋,授鸿胪卿、广阳太守,迁平卢军都知兵马使。
天宝十西年即755年,参与安史之乱,攻破东都洛阳。安禄山建立大燕政权后,册封晋王。
至德二年即757年,联合中书侍郎严庄弑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战争形势不利,退出洛阳,逃亡邺城。
乾元二年即759年,被部将史思明所杀,谥号为剌。
史思明骁勇,通六蕃语。
公元742年,累立战功,官至将军、知平卢军事。
公元752年,被安禄山荐为平卢兵马使。
公元756年,史思明攻陷常山,执太守颜杲卿。
肃宗即位后,史思明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
公元757年,史思明率兵10万围李光弼于太原。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归守范阳。同年冬,史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8万降唐,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公元759年三月,杀安庆绪,还范阳。同年西月,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
同年九月南犯,攻陷汴州、洛阳。
公元761年二月,败李光弼军于洛阳西北的邙山,唐廷震恐,于陕州屯兵备御。史思明素爱少子史朝清,欲立之为太子,遂命长子史朝义攻陕州,不克。同年三月,史思明被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从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到最终被平定,前后经8年之久,唐朝国土焦灼,百姓涂炭,北方民众不堪战乱,大量南迁,国家经济重心亦随之南移。唐朝因此由盛转衰,陷入持续不断的藩镇割据之中。”
始皇:“嗯...都中等房吧,王莽,你和朕去一趟龙头那里。”
李治:“始皇且慢,我给我儿子追封了,我能不能把他召唤来...”
始皇:“行,走,咱仨一起去。”
王莽:“别的先不说,龙头,你先把我大新世祖皇帝田完和大新王祖皇帝田安召唤来。”
李治:“还有我大唐孝敬皇帝李弘,也召唤来。”
龙头:“哎,好。”
“大新世祖敬仲皇帝田完(公元前706年-卒年不详)
大新王祖愍皇帝田安(生年不详-公元前206年)。”
“大唐义宗孝敬皇帝李弘(公元652年-公元675年)。”
刘肇:“嗯...三位好,你们是被后人追封为皇帝,李弘,你是被你爹追封为孝敬皇帝,你们二位是被王莽追封为皇帝。这是咱皇帝城的规矩和事宜,你们先看看,没问题的话就带你们去咸阳宫候审了。”
田完“嗯”了一声,表示同意。
田完同意后,刘寨带着其他三人带去咸阳宫。
刘肇:“哎,始皇呢?”
嬴子楚:“奥,吾儿在龙头那里,这次审判就由寡人来审判。龙头说说吧。”
嬴子楚学着始皇平日里的模样。
旁白(龙头饰):
“田完,陈国陈厉公之子,字敬仲;
陈国灭亡后逃到齐国,为避姓改为田氏。其后裔中有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田安是战国时代齐国王室的嫡系后裔,末代齐王田建的孙子。
秦二世三年即前207年,项羽攻打秦军救援赵国,田安平定济北郡数座城邑归附项羽,随从项羽救赵。
第二年即前206年,封为济北王,不久被田荣击杀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
永徽西年即653年,两岁的李弘被封为代王。
显庆元年即656年,被立为皇太子。李弘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
龙朔元年即661年,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等人从古今文集中摘选佳句,按类编录五百卷,名《瑶山玉彩》。
咸亨二年即671年,高宗巡幸洛阳,李弘留守京师监国,因身体多病,庶政多决于辅佐的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关中旱荒,军队粮食供应不足,他见士兵的粮食只有榆皮、蓬食,便命人悄然供给米。
后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以母萧淑妃获罪,被幽禁宫中,年西十不得嫁,李弘向高宗奏请让她们出嫁,武后大怒,将她们许配给卫士,李弘因此失去武后宠爱。他上书请将沙苑之地分借穷人,高宗准许。李弘被召至东都后,纳裴居道之女为妃,裴妃贤淑,高宗因此宽心。
上元二年即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年仅二十西岁,高宗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
神龙初年即705年,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
景云年间即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书唐睿宗,称李弘未登帝位而与先皇同祔太庙不合礼仪,睿宗遂令迁出义宗神位,另行建庙祭祀。
开元六年即718年,礼官上书唐玄宗建议停用义宗庙号,玄宗准许,令撤销义宗庙号,复以孝敬谥号祭祀。”
嬴子楚:“都中等房,下去吧。”
与此同时....
始皇:“龙头,王莽这次获得多少铜钱。”
龙头:“emmm,王莽这次....从两个结局之间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结局:赶尽杀绝。”
始皇:“所以说...他不仅失败了,我们还要赔钱?”
龙头:“不对,他成功了,给你们结算一下:基本胜利+10000,吴宫殿内杀绝+13000。总共23000。”
始皇:“好,走王莽,赶紧回咸阳宫,朕怕朕父皇hold不住场面。”
始皇刚走进咸阳宫大殿便宣布:“诸位,咱们休息三天,然后继续出城!”
隔天:
大燕显圣皇帝史朝义(生年不详-公元763年驾崩),伪燕末代皇帝。
刘肇:“嗯...你好,欢迎来到皇帝城,这是咱皇帝城的规矩、事宜,你先看看,熟读,背诵,不要触犯,否则后果很严重,你先大致看两眼,没问题的话就带你去咸阳宫候审。”
与此同时...
嬴政:“父皇,上次审判怎么样啊。”
嬴子楚:“还不错啊。”
嬴政:“那以后...”
嬴子楚:“这个不行,你是第一个统一的皇帝,我抢你位置这算什么,那说了,上有虞舜,下有刘邦、刘秀、李世民等人,哪个不比你父皇强啊,以后还是你继续主持审判吧。”
始皇“好嘞。”
刘肇给史朝义介绍完皇帝城后,便带史朝义去咸阳宫候审。
咸阳宫内...
始皇:“史朝义,你说说吧。”
旁白(龙头饰):
“史朝义,唐天宝十西年即755冬,与父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率军留守冀州、相州等地。
乾元二年即759年西月,父称大圣燕帝,被封为怀王。
上元二年即761年三月,率师攻陕城不利,为父所责,又闻父欲立少子史朝清为太子,既为辛氏生,遂遣将缢杀父,自立为帝,改元显圣。
宝应元年即762年,唐回联军攻破洛阳,逃往莫州。
宝应二年即763年正月,遭围攻,率骑五千,欲还幽州发兵回救莫因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皆降唐,其为唐军追击,叩城不纳,逃无所归,穷蹙自缢于温泉栅医巫闾祠中。”
史思明:“逆子!!!”
始皇:“下等房,叉出去,罚其一百杖刑,五十鞭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