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孙伟被窗外的鸡鸣声惊醒。他睁开眼,盯着天花板上泛黄的水渍看了几秒,才想起自己己经身在青山镇。昨晚的酒局记忆像碎片一样刺入脑海——县农业局那位满面红光的副局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有前途",张副镇长意味深长的眼神,还有自己冲进厕所呕吐时的狼狈。
孙伟猛地坐起身,宿醉带来的头痛让他眼前发黑。他摸索着拿起手机,己经六点十五分了。七点半要上班,镇政府食堂七点开饭,他必须抓紧时间。
冷水冲在脸上,孙伟看着镜子里那张憔悴的脸——眼袋浮肿,下巴上冒出了青黑的胡茬,三十五岁的年纪,看起来像西十出头。他用毛巾狠狠擦了擦脸,穿上那件己经熨平的藏青色西装。昨晚吐得厉害,西装倒是幸免于难。
镇政府食堂在一楼后院,是一间宽敞的平房。孙伟走进食堂时,己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打饭。他默默站到队尾,前面两个年轻女干部回头看了他一眼,小声嘀咕了几句,然后咯咯笑起来。孙伟假装没听见,但耳根己经红了。
"新来的?"打饭的阿姨打量着他,手里的铁勺在稀饭桶里搅了搅。
"是的,昨天刚报到。我叫孙伟。"孙伟递过饭卡,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哦,就是昨晚喝吐的那个?"阿姨的声音不小,周围几个人都看过来,孙伟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年轻人别光顾着表现,身体要紧。"阿姨一边说,一边往他碗里多舀了一勺咸菜,"给,这个解酒。"
孙伟低声道谢,端着稀饭馒头找了个角落坐下。食堂里人渐渐多起来,喧闹声此起彼伏,但没人坐到他对面。他小口喝着稀饭,咸菜的辛辣刺激着味蕾,胃里稍微舒服了些。
"这里有人吗?"
孙伟抬头,看到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站在对面,手里端着餐盘。
"没有,请坐。"孙伟连忙说。
"我是财政所的陈明。"男人坐下,咬了口馒头,"你就是党政办新来的事业编?昨晚一战成名啊。"
孙伟苦笑:"别提了,太丢人了。"
"习惯就好。"陈明压低声音,"张镇长就喜欢看新人出洋相,去年有个选调生被灌得送医院洗胃。"
孙伟心里一沉:"为什么?"
"立威呗。"陈明左右看看,"告诉你个秘诀,下次喝酒前先喝盒牛奶,能多撑一会儿。"
孙伟正想道谢,食堂突然安静下来。他转头看去,张副镇长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所到之处,干部们纷纷问好。张建国点头回应,目光扫过食堂,在看到孙伟时停顿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移开。
"你惨了,"陈明小声说,"张镇长肯定记住你了。"
"为什么?我昨晚没得罪他吧?"
"不是得罪,是他觉得你有意思。"陈明神秘地笑笑,"等着瞧吧。"
---
党政办公室比孙伟想象中忙碌许多。八点不到,办公室里己经坐满了人,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交谈声混成一片。刘主任还没来,孙伟站在门口,不知道该坐哪里。
"你就是新来的?"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女孩走过来,"我是小王,刘主任让我带你。你的工位在这儿。"她指了指靠窗的一张旧办公桌,桌上堆满了文件。
"这些都是我的工作?"孙伟看着那堆文件,有些发怵。
"想得美。"小王笑了,"这是历年积压的材料,刘主任说让你整理归档,熟悉一下镇里情况。"
孙伟点点头,脱下西装外套挂好,坐下来开始翻阅文件。大多数是往年的工作总结、项目汇报,纸张己经泛黄,有些还带着霉味。他按照年份和部门分类,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孙伟!"刘主任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材料看得怎么样了?"
孙伟赶紧站起来:"正在按年份整理,己经完成了一部分..."
"谁让你这么整理的?"刘主任皱眉,"按重要性排序!重点项目放前面,常规工作放后面!重来!"
孙伟愣住了:"重要性标准是什么?"
"这都不懂?"刘主任不耐烦地抽出一份文件,"比如这个,是张镇长主抓的美丽乡村建设,就要放最上面。这个防汛抗旱,年年都搞,放后面去。"
"明白了。"孙伟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防汛抗旱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全,怎么能算不重要?
"还有,"刘主任继续说,"十点钟有个项目推进会,你跟我一起去,做会议记录。"
孙伟还没来得及答应,刘主任己经转身走了。小王同情地看了他一眼:"刘主任就这脾气,习惯就好。"
十点整,孙伟跟着刘主任走进三楼会议室。里面己经坐了十几个人,张副镇长坐在主位,正和旁边的人说笑。孙伟找了个角落坐下,拿出笔记本。
"今天研究青龙村道路硬化项目。"张副镇长开门见山,"这个项目县里很重视,批了八十万,我们要确保用好这笔钱。"
各部门负责人开始汇报。孙伟认真记录,偶尔抬头观察在场的人。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张副镇长喝水或看手机时,发言的人就会自动放慢语速或停下来;而张副镇长一抬眼,发言立刻变得简洁有力。
轮到刘主任汇报时,孙伟注意到他刻意强调了"在张镇长的正确领导下"如何如何。这种赤裸裸的奉承让孙伟有些不适应,但看其他人习以为常的表情,似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新来的同志有什么建议吗?"张副镇长突然看向孙伟。
全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孙伟措手不及。他确实有些想法,刚才听汇报时发现项目预算中材料费占比过高,而人工费偏低,这在企业里是不太合理的。
"我...我觉得材料费占比65%有点高,是不是可以..."孙伟话没说完,就被交通站站长打断了。
"年轻人不懂别乱说!"站长是个黑脸大汉,"砂石水泥都涨价了,65%还算低的!"
"孙伟同志刚来,不了解情况。"刘主任赶紧打圆场,"会后我给他详细解释。"
张副镇长似笑非笑地看了孙伟一眼:"有想法是好事,但要多调研再发言。散会!"
回到办公室,孙伟忍不住问小王:"我说错什么了?预算确实不合理啊。"
小王叹了口气:"你知道交通站站长是谁吗?张镇长的小舅子。那条路的内定承包商是他连襟。"
孙伟恍然大悟,随即感到一阵恶心:"这不是以权谋私吗?"
"嘘!"小王紧张地看了看门口,"这种事心照不宣,说出来就是你的不是了。"
下午,孙伟被安排拟写一份会议纪要。他花了两小时精心打磨,把每个人的发言要点都整理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关于预算争议的部分,他客观记录了各方观点。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刘主任看完后首接把文件摔在他桌上,"预算分歧能写进去吗?要突出会议达成的共识!重写!"
"但这是实际情况啊。"孙伟忍不住反驳。
"实际情况?"刘主任冷笑,"你以为机关和企业一样?机关讲究的是团结和谐,是领导权威!按我说的改!"
孙伟憋着一肚子气重新写了一份,把所有分歧都抹去,变成了"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刘主任这次满意了,但孙伟心里说不出的憋屈。
下班前,孙伟被叫到了刘主任办公室。
"小孙啊,"刘主任的态度突然和蔼起来,"晚上有空吗?县财政局来检查,张镇长点名要你参加接待。"
孙伟心里一紧:"又是喝酒?"
"聪明!"刘主任拍拍他肩膀,"昨晚你虽然吐了,但态度不错。张镇长就喜欢实在人。"
孙伟想拒绝,但看着刘主任期待的眼神,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回到宿舍,他翻出陈明说的解酒药,又去小卖部买了盒牛奶。无论如何,今晚不能再出丑了。
---
接待安排在镇上的"青山酒楼",是当地最好的饭店。孙伟提前半小时到了,帮忙摆放席卡和酒水。他注意到主宾位置是县财政局副局长周明,张副镇长坐主陪,自己的席卡被安排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这是最末等的座位。
客人们陆续到来,寒暄声此起彼伏。孙伟站在一旁,像个局外人。突然,张副镇长向他招手:"孙伟,过来见见周局长!"
孙伟赶紧上前,周局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
"这就是昨晚喝吐的那个年轻人?"周局长笑着问,"听说你是企业出来的?"
"是的,在明达集团做过行政工作。"孙伟恭敬地回答。
"企业好啊,效率高。"周局长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副镇长一眼,"不像我们体制内,有时候程序太多。"
张副镇长笑容不变:"所以需要周局长这样的能人把关啊。孙伟,还不敬周局长一杯?"
服务员立刻递上一杯白酒,足有三两。孙伟头皮发麻,但众目睽睽之下,只能接过。
"周局长,我敬您。"孙伟一饮而尽,火辣的酒液灼烧着喉咙,胃里立刻翻腾起来。
"好!爽快!"周局长鼓掌,"再来一杯!"
三杯下肚,孙伟眼前己经发花,但他强忍着不适,脸上保持着笑容。席间,他观察到周局长虽然表面和张副镇长称兄道弟,但言语间多有试探;而张副镇长则不断暗示镇里财政困难,希望县里多关照。
酒过三巡,话题不知怎么转到了孙伟身上。
"小孙是企业精英,肯定有不少好建议。"周局长眯着眼看他,"你觉得乡镇工作和企业有什么不同?"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孙伟身上。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暗藏陷阱。说企业好,等于否定机关工作;说机关好,又显得虚伪。
"企业追求效率,机关注重程序。"孙伟斟酌着词句,"但最终目的都是服务群众。我刚来,还在学习适应。"
"会说话!"周局长大笑,"张镇长,这小子是个人才啊!"
张副镇长满意地点点头:"孙伟确实不错。来,再敬周局长一杯!"
又是一杯白酒下肚,孙伟感到极限将至。他借口去洗手间,踉踉跄跄地冲进隔间,吐得天昏地暗。洗手时,他看着镜中惨白的脸,突然觉得无比荒谬——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体制内工作?
回到包间,宴席己近尾声。周局长喝得满面红光,正拍着张副镇长的肩膀说什么"放心"。孙伟悄悄坐下,发现自己的酒杯又被倒满了。
"孙伟,最后一起干一杯!"张副镇长举杯。
孙伟知道这杯再喝下去肯定要送医院,但拒绝的后果更严重。正犹豫间,手机突然响了。他如获大赦:"抱歉,我接个电话。"
走出包间,孙伟长舒一口气。电话是陈明打来的,问他明天要不要一起去县里办事。
"太好了,你救了我一命。"孙伟由衷地说,"什么时间去?"
"早上七点,镇政府门口集合。"陈明说,"对了,听说你今天在会上触霉头了?"
孙伟苦笑:"一言难尽,明天再说。"
挂断电话,孙伟决定不再回包间。他给刘主任发了条短信,谎称突然头晕,先回宿舍休息。走出酒楼,夜风拂面,孙伟深吸一口气,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三十五岁,从城市到乡镇,从企业白领到机关菜鸟,他本以为这是人生的新起点,却没想到处处碰壁。酒量、奉承、隐忍,这些他都不擅长,但在这个体系里,似乎比真才实学更重要。
回到宿舍,孙伟瘫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手机震动,是刘主任回复的短信:"好好休息,明天县财政局要看项目现场,你陪同。"
孙伟闭上眼睛,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迷茫。这条路,他真的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