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对草原人的改造,就像是一块金字招牌。
被周围的胡人都看在眼里。
大家原本还担心这个大汉,只会像历史上中原王朝强大时候那样,只是想要统治奴役它们。
只是为了让他们把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贡献出来。
可现在这个大汉的所作所为,显然不一样。
虽然草原上的牛马羊药材奶制品都在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原地区。
可这不是抢,都是拿东西换的。
草原人并没有吃一点亏。
当然,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大汉人说的,无论是吃亏还是占便宜,那都不是长久买卖。
咱们各取所需,谁都不吃亏,那才是最好的,才能长久。
拿走的东西,人家都给了等价物。
那剩下的每个人的额外补贴,建立的学校,草场的规划,草原人自己矛盾的调节等等。
这就都是人家额外给予的了。
这是真拿他们当自己人了啊!
这要是还不感动,那还算个人嘛。
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这么好,让他们感受过这种温暖啊!
所以,越来越多的草原人开始归心。
将心比心,是真的能换来真心的!
就好比西南边陲的一些部族,曾经受到过诸葛亮的真心对待,千百年过去,王朝都更替了不知道多少代,却依然不忘当年诸葛丞相的恩情。
此时的赵涌泉也是一样,他的名声和威望,在北方草原人和胡人之中,越来越重。
很多草原胡人听说大汉在东北和沙俄战斗。
都自发的请求让他们过去,为陛下而战!
陛下要是不应允,那他们就自己组织人过去打毛子!
行吧,既然民心可用,那就稍微组织一下吧。
可别自己去。
你骑着马,光着膀子,拎着一把破弓就过去,那纯粹是送死啊!
你死了,一天就少一块,一年就少一万,十年就等于损失了一百万啊!
哦,不是数学不好。
这只是按照系统的钱,能购买的物资,再兑换成现代用的新币来计算的。
越来越多的人心归大汉。
中原大地上,去年大灾和今年源源不断的支援,也让大部分中原人都归心了。
这让赵涌泉的改造计划更快了一些。
太原到长安的铁路也修好了。
赵涌泉也坐火车去了长安一趟,看看刘国栋工作做的怎么样。
还是和之前从大同去太原的时候差不多,也邀请了不少人一起过去。
这种事儿,肯定不能落下昭宗啊。
长安的皇宫,在最核心的区域,自然不能浪费。
所以被改造成了政府办公地点。
这是昭宗从长安逃离之后,西年以来第一次回来。
赵涌泉听人说,昭宗哭了,然后在宗庙待了一整晚。
好像是跪了一晚上吧。
也应该,毕竟大唐是在他手上没的。
这就好比赵涌泉建立的大汉,要是在某个子孙后代手上没了。
他估计也会气的从坟里跳出来,一天给他一百零八个大逼斗。
不过这概率很小。
就算大汉有朝一日会迎来终结,应该跟赵家后人关系不大。
他根本没打算把皇位传承下去!
嗯,当个吉祥物什么的,稍微保留一丢丢权力可以。
想像他这样独揽大权,一言而决所有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那样的话,这大汉恐怕真的很快就完了。
再伟大的王朝,一旦碰到一个昏君,那首接就完了。
皇宫核心区域被保存的很好,并且没有开放。
这是除了赵涌泉之外,其他人商量之后的结果。
大家就想着,也许这里留给陛下不错。
之前很多次有人提议在大同大修皇宫,都被赵涌泉给否决了。
劳民伤财弄这些干什么。
他又不需要一堆宫女太监什么的围着。
建造个皇宫,反而是对他的一种束缚。
现在的皇宫,就是曾经大同坞的内堡,长宽百米,上百间房,只住他一家人,以及少量小宫女,就挺好的了。
他想去外面走走的时候,走几步,到外堡,坐上车,前后几分钟,就能到大街上。
就可以和大家一同享受这份他打造的繁华盛世了,多好啊。
嗯,主要是他不怕刺客。
不然的话,他估计也不能隔三差五就上街溜达了。
那对他一个现代人来说,可就少了太多乐趣了。
青楼赌场这些地方都不可以去,每天都憋在家里搞研究,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赵涌泉在长安待了七天,就回大同了。
这让很多人感到诧异。
待得时间太短了,难道赵涌泉对这长安,对长安里的皇宫,对皇宫含元殿里那把龙椅,一点留恋的想法都没有嘛?
赵涌泉要是知道其他人的想法,也只会呵呵一笑。
一般的皇帝,需要靠龙椅,玉玺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赵涌泉不需要,他是开国皇帝啊。
他还需要什么来证明嘛!
甚至对开国皇帝来说也很重要的玉玺,他都不怎么在乎。
赵涌泉回到大同的时候,也到了金秋时节。
今年整体来说,算是个平年,个别地区受灾或丰收,这影响不大。
放以前,交通不便利,受灾区域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可以说必然有人造反什么的。
没吃的,活不下去了,不造反,不去抢富户和官府粮仓,怎么活!
现在不需要了。
哪里受灾,派几台拉满粮食的蒸汽汽车过去就行了。
这二十几吨的蒸汽汽车,拉满粮食,就是大汉版百吨王。
一车一百吨,都够解决几千人的吃饭问题了。
哪怕一整个州几十万人规模受灾,也就是几十上百车的事儿呗。
所以,大汉又开创了新的历史,受灾不造反的历史!
古代封建王朝,受灾就没有不造反的,包括唐宋最巅峰时期也是一样!
就拿历朝历代里最富裕相对最不容易造反,而且地盘小造反频率也低的大宋来说。
两宋加起来,三百二十年的国祚,有明确记载的造反是434次,这还没算规模太小,刚开始就被扑灭,没必要记录的呢。
平均一年一次多!
所以古代造反,真的就是家常便饭。
其他朝代更别提了。
但转念再想想,每一次造反,都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人间惨剧。
就以汉人的性格和观念,不是真被逼到份儿上了,但凡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谁会愿意干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啊!
以往发生大汉八年那种规模的大天灾。
史官往往都会效仿古人,写下岁大饥人相食这种短短数字却道尽人间疾苦的断句。
但去年的记录,确是:
大汉八年,大荒年,绝收之州近百,陛下英明神武,心念百姓,夜不能眠,巴拉巴拉一大堆,用上百字来夸赞赵涌泉,最后简单说没人饿死,也没人造反。
不是,这是正经史官吗?
不会是临时从生活报那边调过来的编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