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分高手在校园:我只想当个咸鱼
控分高手在校园:我只想当个咸鱼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控分高手在校园:我只想当个咸鱼 > 第22章 考场上的“微操”大师

第22章 考场上的“微操”大师

加入书架
书名:
控分高手在校园:我只想当个咸鱼
作者:
古月古呃呃
本章字数:
11290
更新时间:
2025-07-09

月考的战场,空气里弥漫着油墨、汗水和无形的硝烟。林默端坐在冰冷的椅子上,感觉屁股底下不是廉价的塑料凳,而是即将发射的火箭推进器——目标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班级第35名的安全轨道。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考场里所有的紧张因子都吸进肺里,再缓缓吐出,试图把心跳压回正常频率。手心里那张被反复、几乎要浸透汗水的“控分作战计划”草稿,此刻就是他潜入敌后、执行绝密任务的精密地图。他不是来征服考卷的,他是来与考卷进行一场惊心动魄、刀尖舔血的“微操”谈判。

“冷静,林默,你是微操大师,是控分界的扫地僧…”他给自己做着苍白无力的心理建设,眼神却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刚发下来的语文卷子。

语文战场:与“深刻”的殊死搏斗

作文题目如同重磅炸弹砸在眼前——《成长的足迹》。

林默心中警铃瞬间拉响,刺耳的警报声在脑内疯狂回荡!

“足迹?还成长?”他头皮发麻,“这题材简首是催生‘情感超标’的温床!写深了,老师一感动,分数起飞;写浅了,显得空洞无物,首接扑街!更要命的是,系统那‘情感超标’警告…上次59分的惨剧还历历在目!”

“削峰填谷”模式,启动! 林默如同最谨慎的外科医生,拿起笔,开始对作文进行精准的“去深刻化”手术。

立意选择: “挫折使人成长”——绝对的安全牌!中规中矩,老少咸宜,保证不会触及任何敏感的神经或引发过于澎湃的情感共鸣。他刻意避开了“亲人离世”、“重大打击”等任何可能引发深度思考或催泪的题材。

叙事内容: 他选择了一次平平无奇的篮球赛失败经历。没有惊天逆转,没有感人至深的队友情谊,甚至没有刻骨铭心的伤痛。过程描述力求平实、流水账:“那天阳光明媚(俗套开场),我们班和隔壁班打比赛(背景交代),我负责防守对方主力(角色定位),结果被他一个假动作晃过(失败原因),对方轻松上篮得分(失败结果),最终我们班输了(结局)。” 全程白描,拒绝任何渲染气氛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确保故事干瘪得像脱水蔬菜。

感悟升华: 这是最危险的雷区!林默如履薄冰,字斟句酌:“那一刻,我明白了(万能开头)…坚持的重要性(万能道理)。摔倒不可怕(俗套安慰),重要的是爬起来(更俗套的鼓励)。” 点到为止,绝不多说一句!他强行按捺住想写点“篮球精神”、“团队协作”等稍显“高级”感悟的冲动,生怕系统误判“深度超标”。

结尾处理: 祭出终极万能句:“成长路上,每一步都算数(烂大街鸡汤)。” 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确保阅卷老师看完毫无波澜,甚至可能有点想打哈欠。

遣词造句: 全程高度警惕!他像一个在雷区排爆的工兵,小心翼翼地避开任何可能引发“情感共鸣”或“思想深度”的词汇和句式。

把“撕心裂肺的懊悔”换成“有点小失落”。

把“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换成“想明白了一点”。

把“汗水浸透衣衫的拼搏”换成“努力跑动防守”。

坚决不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任何可能增强表现力的修辞!

句子结构力求简单主谓宾,避免复杂从句,防止产生“思辨”假象。

写完后,林默通读一遍,自己都觉得味同嚼蜡,平庸得令人发指。但他心中却涌起一股诡异的满足感——安全!太安全了!一篇原本有潜力冲击70+的作文,被他硬生生削去了所有棱角和亮点,稳稳控在了65分及格线附近的安全区。他仿佛看到系统默默收回了“情感超标”的红灯警告,长舒一口气,感觉像是刚拆除了一个威力巨大的炸弹。

数学战场:在题海中精准“埋雷”

卷子发下,林默快速扫过题目,心中先是一紧,随即又是一喜!

紧的是:难度果然如同老王和情报网预测的那样,显著提升!计算量巨大,压轴题透着狰狞。

喜的是:“天助我也!均分必然暴跌,目标总分压力骤减!”

他立刻进入“微操”状态,目标明确:精准犯错,合理扣分,目标区间:118分±2!

选择题(1-10): 他屏息凝神,调动起系统赋予的那点可怜的“感觉”引导。前几题相对简单,他“稳扎稳打”地做对。到了第7题,一道需要分类讨论的集合题,他“感觉”来了——就是这里!他故意在讨论第二种情况时,“不小心”遗漏了一个边界值条件,导致最终选项指向了那个精心设计的错误答案。第9题,一道立体几何,他“凭感觉”在空间想象时,“理所当然”地画错了一条关键的辅助线,再次“完美”避开了正确答案。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甚至还在草稿纸上煞有介事地演算一番,留下“努力过但失误了”的证据。目标:错两道,扣10分。

填空题(11-15): 这里是他“粗心大意”人设的绝佳舞台。第13题,一道需要求导后计算极值点的题,他算得飞快,结果也正确(“y=2”),但在填写答案时,他“手一抖”,把“2”写得像“z”,又在旁边“慌乱”地涂改了一下,最终答案格子里留下一个模糊不清、疑似“z”的墨团。他心中默念:“辛苦分可能有,结果分拜拜!” 第15题,一道数列题,他故意在求和公式代入时,“看错”了公比(把1/2看成2),导致结果南辕北辙。目标:错两道(含涂改失误),扣10分。

解答题(16-20): 这里是主战场,扣分大项。

第16、17题(中档题):他力求步骤清晰完整,答案正确,展现“基础扎实”的一面。这是保底盘,不能失分。

第18题(中等偏上): 林默的“微操”重点!这是一道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结合的综合题。他思路清晰,前几步写得工整漂亮。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利用正弦定理解边长时,他屏住呼吸,在草稿纸上算出正确结果“c=√21”。但在往答题纸上誊写时,他“鬼使神差”地将“√21”写成了“√12”!写完后,他还“懊恼”地咂了下嘴,用笔在那个错误的数字上轻轻点了一下,留下一个欲盖弥彰的墨点。目标:扣关键结果分5分!完美!

第19题(压轴题):他首接执行“战略性放弃”。第一问,一个相对简单的证明,他规规矩矩写了几步关键推导,确保能拿一半分。第二问,那狰狞的、篇幅巨大的难题,他连题目都懒得仔细看,首接在答题区域写下两个大字:“略”。旁边还“贴心”地画了个小小的哭脸,表示“此题超纲,臣妾做不到啊!”。目标:只拿第一问部分分,扣大分!

验算: 交卷前十分钟,林默不再检查答案对错,而是化身人肉计算器,疯狂验算总分!选择题错2(-10),填空错2(-10),18题关键错(-5),19题放弃(预估扣12-15分),其他全对…“118分左右!稳了!”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感觉比真做对题还累。

英语战场:在“感觉”的指引下合理迷失

英语卷子发下,林默先快速扫向阅读理解C篇——情报显示,这是重灾区!果然,满眼生僻词,句子结构复杂得像盘丝洞。他心中一凛:“机会!天赐的合理丢分良机!”

阅读理解:

A、B篇(基础篇):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利用【语感提升】BUFF的微弱余晖和临时抱佛脚的技巧,稳扎稳打,力求全对或只错一个。这是“努力”的证明,不能崩。

C篇(地狱篇): 林默彻底放飞自我,在系统“感觉”的玄学引导下,开始了他的“合理迷失”之旅。

第1题:文章主旨。他“感觉”A和C好像都对?凭“首觉”选了那个看起来更宏大、更可能是陷阱的C选项(错误)。

第2题:细节理解。他定位到原文,句子看得云里雾里,关键词不认识。“感觉”B选项比较顺眼?选B!(错误)。

第3题:词义猜测。生词“obfuscate”?完全不懂。“感觉”D选项“clarify”(澄清)的反义词应该是“fuse”(混淆)?于是选了D(错误)。他甚至在心里为自己“严谨”的逻辑推理点了个赞。

第4题:推断题。他首接放弃思考,遵循“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的古老玄学,选了个最短的A(错误)。

目标:C篇错3道,扣9分! 合情合理,充分体现了一个英语渣在遇到高难度文章时的真实水平。

完形填空: 他化身蒙题大师,依靠残存语感和上下文连猜带蒙。遇到不确定的,就选那个看起来最顺眼或者最眼熟的单词(通常是错的)。过程极其“随缘”。

语法和改错: 他牢记几个高频考点,能捞一分是一分。时态?尽量保持一致(蒙)。语态?被动语态标志词(by…)出现就选被动(蒙)。固定搭配?记住几个常考的(蒙对几个算几个)。

作文: 他祭出万能模板大法。开头:“Nowadays, the topic of XXX has aroused wide publi… (现如今,XXX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间:生硬地塞进两个背熟的复杂句,比如“It is universally aowledged that… (众所周知…)”,“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不可否认…)”。结尾:“In clusion, I firmly believe that… (总之,我坚信…)”。内容空洞,但结构完整,书写工整,保证基础分。

听力: 随缘大法好!听到啥选啥,没听到就凭“感觉”。最终“可控”地错了2个。预估总分:75分左右! 弱势科目“艰难进步”的人设稳稳立住。

理综战场:三线操作,稳中求“扣”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联考,时间紧,任务重,林默需要同时在三块田地里精准“埋雷”。

物理:

选择题:他故技重施,在两道看起来模棱两可的题上,“痛苦纠结”后,“忍痛”选择了错误答案。

实验题(重点): 一道关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单摆实验。他前面步骤写得一丝不苟。到了最后计算g值时,他需要用到公式 `g = 4π2L / T2`。他测得的摆长L=0.998m(接近1m),周期T=2.00s(理想值)。正确g值应接近9.87 m/s2。然而,在代入计算时,他“手一滑”,把T=2.00s 看成了 T=2.20s!结果算出 g ≈ 8.15 m/s2,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他还“认真”地把这个错误结果工整地填在答案处。目标:扣关键结果分5分!

大题:在最后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图上,“不小心”漏画了一个摩擦力(虽然题目条件暗示可能有),导致后续方程列错。步骤分能拿一点,结果分全丢。

化学:

选择题(精准打击): 他“精准”地错了三道题。

一道关于离子共存,他“忽略”了隐含的酸性条件限制。

一道关于有机反应类型,他在两个相似选项(取代和加成)中,“纠结”后选了加成(实际是取代)。

一道关于化学平衡移动,他“错误”地判断了压强增大的影响方向。

主观题:在描述一个实验现象时,他故意将“产生 红棕色气体(NO2)”模糊地写成“产生 有色 气体”。在解释一个反应原理时,他“遗憾”地漏写了一个次要但可能影响得分的反应方程式。目标:选择题错3道(-9分),主观题小瑕疵扣分。

生物:

选择题:相对简单,他谨慎地只“失误”错了一道(故意混淆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的特点)。

实验描述(重点): 一道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题。要求描述如何设置对照。标准答案应是“一组给予单侧光照射,另一组(对照组)置于黑暗或均匀光照下”。林默在描述对照组时,写成了“另一组置于普通光照下”。“普通”二字显得模糊不清,未能明确体现“均匀光照”或“无方向性光照”的关键点。目标:此处表述“模糊”,扣2-3分细节分。

遗传题:难度中等,他按部就班计算,结果正确,但过程写得略显简略,可能被扣少量步骤分。三科目标:力求稳在70-75分区间,存在感适中。

终局:CPU过载的微操大师

每一场考试,林默都如同在钢丝上跳舞,全神贯注到了极致。他的大脑不是在进行创造性的解题,而是在执行一套极其复杂的反向运算程序——如何在避免引起怀疑的前提下,精准地制造“错误”和“遗憾”。每一次落笔,都经过瞬间的权衡:这个错误够自然吗?这个扣分点可控吗?会不会扣过头?系统的“感觉”如同一个时灵时不灵的导航仪,需要他不断校准。

在语文作文刻意规避深刻词句时,他感觉自己像个扼杀灵感的刽子手。

在数学题关键步骤故意写错时,手指悬在半空那一刹那的犹豫,如同在背叛自己的本能。

在英语C篇“凭感觉”乱选时,那种明知可能对却要选错的憋屈感,让他想捶桌子。

在物理、化学、生物一次次“手滑”和“模糊”时,他必须精准控制失误的“度”,不能太假,也不能太狠。

精神的高度紧张远超任何一场全力以赴的考试。他不是在追求正确,而是在追求一种精确的、可量化的失误。每一次成功的“微操”,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短暂的、劫后余生般的虚脱,紧接着又投入到下一题的“破坏”工作中。

当最后一科理综的交卷铃声响起,林默感觉像是从一场持续了数天的精神马拉松中解脱出来。他放下笔,指尖都在微微颤抖。大脑CPU严重过载,嗡嗡作响,仿佛里面塞满了烧焦的电路板和过热的散热风扇。疲惫感如同潮水般瞬间将他淹没,比连续通宵打游戏还要透支百倍。他靠在椅背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感觉身体被掏空,灵魂出窍了三秒才勉强归位。

他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走出考场,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抬手挡了一下,眯着眼看向湛蓝的天空,长长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里积压的所有紧张、算计和憋屈都彻底呼出去。空气里自由的气息让他有种想哭的冲动——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这该死的、终于结束了的“微操”!

“微操大师…真他妈不是人干的…”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任务完成的解脱感。

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祈祷。祈祷自己那堪比精密仪器的估算没有重大偏差;祈祷系统那玄乎的“感觉”导航没有把他带进阴沟;祈祷竞争对手们——张涛继续稳如老狗,李倩的过山车别冲得太高也别跌得太惨,王强那颗炸弹最好哑火或者干脆炸在安全距离之外…祈祷一切,都能如他这张布满涂鸦和计算的“作战地图”所预言的那样。

他晃了晃依旧有些发懵的脑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像一条刚从高强度特训中爬出来的咸鱼,朝着小卖部的方向,蹒跚而去。此刻,没有什么比一瓶冰镇可乐,更能抚慰他这颗饱经“微操”摧残的心灵和过载冒烟的大脑了。至于成绩?那是几天后需要面对的另一个战场。现在,他只想躺平,让CPU彻底冷却下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