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娘的暖婚日常
厨娘的暖婚日常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厨娘的暖婚日常 > 第16章 灶火堂开张记

第16章 灶火堂开张记

加入书架
书名:
厨娘的暖婚日常
作者:
葡萄甜冰
本章字数:
4042
更新时间:
2025-06-30

第16章 灶火堂开张记

青溪村的天刚蒙蒙亮,顾穗就着灶屋里的余火抿了口热粥。

竹篾编的门楣靠在院墙上,她伸手摸了摸那弯成灶膛形状的竹条,指尖被新劈的竹茬刺得发痒——这是她熬了三个夜,跟着老王学着编的,每根竹丝都浸过桂花蜜水,说是能防虫蛀,又能留些甜香。

"穗穗,食单抄好了。"周砚掀开门帘进来,青布衫下摆沾着墨渍,手里捏着张毛边纸,"陈先生说这样写节气渊源,读书人才肯细瞧。"

他把纸铺在案上,顾穗凑过去看,见"灶糖糯米饭"下写着:"处暑收新糯,晨露未晞时取半熟谷,晒足三个日头,灶糖以三年陈蔗熬至琥珀色,米糖相煨,最是养脾。"

"好。"她用指节叩了叩纸角,"就挂在门边上,让路过的都能看见。"

院外忽然传来"噼啪"的竹板响,阿梅的大嗓门跟着撞进来:"我的穗穗哟!你当今日是寻常日子?"

红衣裳的媒婆掀开门帘,鬓边插着朵绢制的石榴花,"我昨儿个就跟王婶子借了铜盆,等会子要敲着迎客!"

她往顾穗鬓角插了朵野菊,"你瞧这颜色多衬,像灶火映着新米。"

老王扛着条长凳跨进院门,身后跟着两个学徒,手里都提着竹篮:"我家二小子天没亮就去砍了青竹,说要扎个'灶火堂'的牌。"他把长凳往门口一放,仰头看老槐树上的红布,"昨儿夜里风大,我让小子们又绑了两圈麻绳,保准吹不跑。"

顾穗望着院里忙活的众人,喉咙忽然发紧。

三个月前她和周砚蹲在新砌的灶前刻"青溪顾记"木印时,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清晨——阿梅的红衣裳晃得人眼热,老王的学徒在院角搭棚子,周砚正踮脚往门楣上挂食单,墨香混着竹篾的清苦,像团软乎乎的云裹着她。

"开——业——咯!"阿梅的铜盆敲得震天响,头一个客人是村东头的张婶,挎着竹篮首往灶前凑:"我家小孙儿昨儿个就闹着要吃灶糖米糕,我排第一!"

顾穗系上蓝布围裙,锅铲碰着铁锅发出清响。

灶膛里的火"轰"地窜起来,映得她耳尖通红。

第一锅米糕出笼时,甜香裹着热气漫过整条村道,张婶踮脚扒着灶台看:"哎呦这蜂窝眼儿,比我闺女绣的花还匀实!"

"老李头来啦!"阿梅扯着嗓子喊。

那个总爱背着手挑刺的老庄稼汉负着手过来,鼻尖动了动:"倒真有股子...灶膛里煨夜的甜。"顾穗递过块米糕,他咬了口,胡子上沾着糖渣:"比我奶当年做的还地道,那时候...哎,那时候我才七岁。"

人群正闹得欢,院外忽然传来刺耳的冷笑。

周大山晃着膀子挤进来,身后跟着两个穿青布衫的外乡人,胳膊肘上搭着汗巾——顾穗认得,是县城里常往醉仙楼送货的贩子。"这味儿是挺香。"周大山用脚尖踢了踢门楣,"可这配方...该不是偷了哪家的吧?"

围观众人霎时静了。

张婶攥着竹篮的手紧了紧,老李头的胡子抖了抖。

顾穗把刚出锅的米糕装在青瓷碟里,端到周大山面前:"周叔要是不信,尝尝看?"她声音轻得像灶上的蒸汽,"我顾穗的手艺,在青溪村煮了十年饭,锅铲底下的真章,舌头最知道。"

周大山盯着碟里的米糕,喉结动了动。

他身后的贩子先凑过来咬了口,眼睛倏地睁大:"这糖...比醉仙楼的润,米香是从里头往外透的。"另一个贩子也尝了,抹着嘴首咂舌:"我跑了半城的灶房,没吃过这么地道的。"

周大山的脸涨得通红,踹了脚地上的竹筐:"我...我就是说说!"他扯着贩子的衣袖往外挤,"走!咱们去镇里吃酒!"

"慢走不送。"阿梅叉着腰喊,铜盆又敲得山响,"灶火堂的米糕管够,就是周叔这嘴啊——"她压低声音学顾穗的腔调,"得拿糖霜好好漱漱!"

众人哄笑起来。

顾穗转身添柴,发现周砚站在灶边,手里捏着算盘,眼睛亮得像星子:"到晌午己经卖了五十二块米糕,十七碗桂花羹。"他把算盘往怀里一收,"够买十斤新麦种了。"

日头偏西时,灶火堂的竹棚下坐满了人。

顾穗擦着灶台,看周砚蹲在门槛边记账,墨笔在纸上走得飞快。

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中衣——那是他们刚成亲时,她用旧被面改的。

"穗穗。"周砚忽然抬头,眼里的笑像灶膛里的火,"咱们真的...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了。"

她走过去,把最后一块灶糖塞进他掌心。

糖块还带着余温,在两人交叠的指缝里慢慢化了:"这只是开头。"她望着门外摇晃的灯笼,"等灶艺独创权批下来,等互助农社的米能进县城,等..."

"等咱们老了,坐这灶前看孙儿们烧火。"周砚替她把碎发别到耳后,"我都记在笔记里了。"

夜露渐重时,顾穗往灶膛里添了最后一把松枝,火星子噼啪炸开,像极了前日里周砚说的"灶火有灵"。

她抬头望了望天,月被乌云遮去半张脸,风里有股潮湿的土腥气——明日许是要落雨的。

老槐树上的"灶火堂"红布被风掀起一角,隐约露出底下新刷的墨字。

而在县城最西头的宅院里,穿湖蓝绸袍的中年男人捏着块灶糖,对着烛火看了又看。

糖块里浮着粒未化的桂花,在火光里像颗暗红的痣。

他轻笑一声,把糖块扔进茶盏:"有意思,青溪村的小灶房,倒藏着活计。"

茶盏里腾起甜香,混着窗外渐起的风声,往青溪村的方向飘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