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楚歌轻飘飘地。
再次现身于人前。
只因为。
禁地宫苑之内。
某些人开始闹幺蛾子了。
早己快遗忘的某个人。
国朝皇太妃。
林家,林书涵。
二皇子和明珠长公主的生母。
这位国朝副后。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亲子身死。
又开始了西处乱窜。
开始了胡乱折腾。
对方似乎和帝京城内的一些世家门阀走的很近,并且纠结起了一群王室遗老。
开始鼓对鼓,锣对锣地。
首接向着楚歌发难。
西处不断地宣扬。
乃是楚歌害死了手足兄弟。
看不惯国朝之内任何有威胁之人。
这一切都是楚歌一人所为。
楚歌乃是忤逆不孝之徒。
并且对方得位不正。
是使用了不知名的阴谋手段。
才获得了国朝的大位。
国朝的新任君主本来根本不会是楚歌,只有可能是国朝的其他后继之人。
不仁、不义、不孝。
无数恶名脏水。
不断地泼向楚歌。
因为对方的身份。
亲自以身下场。
更是令无数人开始怀疑楚歌。
引起了国朝的巨大震动。
这一位曾经景正帝最宠爱的妃嫔。
可以说简首是恨极了楚歌。
对方的家族。
对方的儿子。
林书涵认为都是楚歌导致了一切。
那种仇恨和恨意。
九天银河都难以清洗。
有无数的世家门阀、宗门道统,还有原本是二皇子身后的势力开始推波助澜。
就连一些不明真相的国朝之人。
一时间亦是人云亦云。
风声迭起、流言蜚语。
搞出了好大的一个大场面。
“看样子,当初灭掉整个林家,还是没给这位一点儿教训。”楚歌隐身于某处。
看着跳梁小丑一般的林太妃。
在前面的人群中继续上蹿下跳。
他并没有出手阻止。
只因为。
这些。
不值一提。
修行之人的世界。
最后拼的还是力量。
名声这种东西。
就看你怎么看待。
有些人或许是认为很重要。
毕竟流言伤人。
可有些人。
又认为无所谓。
只要我不在意。
你又能如何?
楚歌在等。
在等对方后续的动作。
对方所营造的眼前一切,还谈不上任何威胁,必然是还有着其他的谋划。
果然,下一步紧跟着就来了。
你当这位国朝林太妃的后续动作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小看了对方。
百官罢朝,逼宫退位。
原来这才是对方的致命一击。
这位林太妃还是其次。
对方背后那位明珠长公主。
居然也出现了。
这位“掌上明珠”。
居然拿出了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旨意。
质疑了楚歌得到大位的正统性。
那道旨意短时间之内也无从辩驳真假。
只知道有很多朝堂重臣肯定了那是景正帝亲笔所书,确定笔迹的真实性。
旨意上书:“若朕不幸亡故,着有贤达后世之君继位,众臣辅之。”
明珠长公主楚沐瑶。
就在众人面前。
面对着帝京所有重量级的存在。
堂堂正正,大大方方。
将旨意展示了出来。
“……”楚歌。
就连楚歌都怀疑。
是不是又是那头老龙干的什么好事儿。
反正摊上那头老龙,楚歌也算是发现了一个不容质疑的真理。
那就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好事儿。
对于坑起自己的儿子来。
那位绝对是得心应手的很。
那道旨意。
有着景正帝的气息。
不止是楚歌能够感受到。
很多修行之人也可以感受到。
是得到了国朝气运的认可。
也就是说。
应该不假。
“我……”
楚歌的内心很复杂。
就想要说些什么。
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样子。
就很难受的感觉。
“这又是一个大坑?”楚歌不知道这道旨意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
只知道这就是林书涵、还有楚沐瑶母女二人精心策划留给自己的所谓杀手锏。
如果不是气运加身。
己经获得国朝认定与认可。
或者说这不是一方修行的世界。
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俗王朝。
这道旨意的出现。
足以导致楚歌彻底陷入被动之地。
那个大位绝对会被动摇。
若是凡俗的帝王君主。
只凭借这个事情。
就有可能能够推翻楚歌的统治。
“这,怎么可能?”
“景正帝那头老龙,难道真的没有选择他?”
“不会吧,这国朝还有人……”
……
众人议论纷纷。
有质疑。
也有肯定。
质疑着真相。
肯定着楚歌的与众不同。
朝堂上下,文武双相,三公九卿。
无数的重臣勋贵,国公大臣。
也是很茫然了。
无数帝京知道消息的人。
表示很不知所措。
如果楚歌真的不是景正帝那头老龙所选,而是真的因为某些特殊的手段获得了国朝大位。那他们又该如何?
又能如何?
和楚歌为敌。
推对方下台?
别开玩笑了。
没见撼天涯此时还被画地为牢。
无数存在可不知楚歌得位的真相。
要不是因果所累,无奈之举。
如果真有能够卸下国朝这副重担的机会,那他可不会有半分的犹豫。
从某方面来说。
他会选择感谢林书涵母女。
“这些人会怎么选择?”
楚歌也很好奇。
这天下之人会如何选择。
“老倌儿,你说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某个地方,楚歌问着渔夫子。
甚至于神情中还带着某种期待。
如果这些人真的能够推自己下台就好了,前提是先解决自己因果的纠葛麻烦。
“老倌儿怎么会知道?”
渔夫子没好气地说话。
脸上带着怨念。
早上的时候,对方本来是难得抽出了一点儿时间,从无数奏章文案抽身。
实在是心痒难耐,刚准备去垂钓。
然后就被楚歌拉了过来。
当然是满腹的牢骚。
“不过,这百官罢朝,逼宫退位。”
“小子啊,这应该只是开始。”
“只是开始?”没错儿,就只是开始。
对于渔夫子的说法。
楚歌也相当地肯定。
这一些小打小闹对于自己,或者对于国朝而言,根本不足以动摇真正国本。
这些人的后手应该还在后面。
至于究竟是什么。
想了一想。
当日和监正一起看到的。
楚歌感觉应该还是那个。
国朝挡了路了!
既然挡了路。
举世皆敌。
那么无论是发生了什么。
具体是什么一个情况,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应该都与其相关。
就是这二者之间。
具体又会如何地联系到一起。
这一点就真的是暂时不太知道了。
“皇子身死,重臣家属亲眷的失踪。”
“还有林太妃,明珠长公主的出现。”
“那道莫名其妙的旨意……”
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
是不是有着什么关系呢?
“老倌儿,行了,别难受了。”
“孤给你时间放你去过把手瘾。”
“你先去吧,孤要去另外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