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 第二十二章 谋定边疆•暗夜论策

第二十二章 谋定边疆•暗夜论策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作者:
小小鱼儿自在游
本章字数:
5656
更新时间:
2025-05-19

书房里,扶苏桌面上摆着的竹简足有半人高,霉味混着墨香扑面而来。

扶苏突然感觉造纸术,应该可以安排白菱进行试验了。

萧何的手指在竹片间翻飞,眼睛一目十行,迅速的阅读着相应的信息。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一处朱砂标记处:

“天启三年,上郡在册丁口八万七千,如今只剩五万三?”

“是呀,上郡这几年经历了瘟疫、徭役和匈奴劫掠,加上生活环境差,粮食不够吃,又饿死了许多人,

许多有条件的人都搬走了,人口下降很厉害。”

扶苏的声音像塞外的风,“去年上郡七县,有许多人死后,都没有棺材,只能裹着草席下葬。”

萧何的指尖微微发颤,他想起曾经听别人讲过的边塞情况——

衣不蔽体的流民抱着孩童,没有饭吃,只能用树皮或草根熬汤,冒雪下河捕鱼,上山打猎,一不小心可能就在河里淹死,

或在山上被猛兽伤害,可就是这样,仍然有许多的百姓因战、因饿而致残、致死。

“公子可知,为何李牧能守雁门二十年?”

他突然抬头,眼底映着烛火,慢慢地说道:

“因为他让所有戍守边境的将士,把自己家里的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分配田地,都住进了军营旁的村落,解决了军心稳定的问题。”

看了扶苏一眼,萧何继续说道,

“在此基础上,李牧在镇守赵国雁门郡期间,还结当时的国情与边境实际,

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与军事相结合的措施来维持边防稳定,创新实施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军需自给与边境贸易相结合的策略。”

“噢,那萧卿详细说说。”扶苏充满笑意的问道。

“好的,那我就简单说说”萧何接着说道。

“一是军需自给与税收自主。

李牧被赵孝成王授予高度自治权,可以自行设置官吏,并将雁门郡的市场税收全部用于军队开支。

他每日宰杀数头牛犒赏士兵,同时鼓励边境贸易,通过收取商税来供养军队12。

这种模式类似于“以战养战“,但更注重经济自持而非纯粹的农耕屯田。

目前始皇陛下让您与蒙将军驻守上郡,又赋予你们可以自行决定政策、自行安排官员的特区政策,

您认为是否始皇陛下也有借鉴李牧成功经验的因素呢?”

萧何的话,让扶苏的心里一振,

“难道父皇真的是这样考虑的吗?”

见扶苏陷入了思考,萧何又接着说道,

“二是固守避战,积蓄实力。

公子知道,赵国的国力有限,面对匈奴的入侵,当时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于是李牧在初期采取“避战固守”策略,命令士兵遇到匈奴入侵时立即退入营垒,不得出战。

这种看似消极的战术实则是为了减少损耗,同时利用边境市场的繁荣来维持军队供给。

这种做法又让匈奴无法掠夺物资,而赵国边军则能依靠稳定的税收和后勤保障长期驻守。

之前,始皇陛下通过蒙毅,传给您‘定北刃’,给了您三年的时间来解决匈奴的问题,

这是否始皇陛下在有意提醒公子,匈奴的问题是长期问题,不要过于短视,反而容易陷入困境呢”

萧何的话,再次让扶苏坐首了身子。

“父皇,您真的这么想的吗?那您可真的太神了!”扶苏想道。

见扶苏公子眼中充满了崇拜的目光,萧何知道他对始皇陛下将其贬至上郡守边的初衷有了一个更深度的理解。于是便接着说道,

“三是军事训练与间谍网络。

在驻守边境期间,尽管李牧一首在尽量避免正面冲突,但李牧并未松懈备战。

他厚待士兵,加强骑射训练,并广布间谍侦察匈奴动向。这种‘外松内紧’的策略确保了赵军战斗力不断提升,为后来的反击奠定基础。

“嗯,这一点蒙恬倒是给我说过,父皇专门交待过他,匈奴骑兵厉害,要不打无把握的仗,只要守住边关就是赢。”

扶苏回应道,一双眼睛中,尽是对始皇陛下的崇拜。

萧何等扶苏的情绪稍微稳定一些后,继续说道,

“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李牧能够长期稳固边防,并在时机成熟时一举歼灭匈奴主力,使其十余年不敢犯边。

而其把经济与军事结合一起考虑,共同建设的思想,创新实施的这种结合市场税收、固守避战和精锐训练的独特模式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虽然李牧己经成为过去,但他的这种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上郡目前的边防策略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而这些,我估计也是始皇陛下赋予您和蒙恬将军在上郡做为特区进行试点的重要考核任务。

扶苏的瞳孔猛地收缩,“先生是要……”

“学习李牧,以田养兵,以民固城。”

萧何突然抓起案头刻刀,在竹简上狠狠划下一道,“但在此之前,需先让百姓看见——上郡的土,真的能长出金子。”

萧何沉吟片刻,低声道:“公子,上郡地处边陲,现在陛下又赋予了公子先行试点的任务,同时明确所有制度要求由上郡自定,

我们可先试行军垦屯田,待成效显著,粮食问题解决,再呈报给陛下时,陛下自然会允许。

此外,还可与匈奴边境部落‘互市’,除了蜂窝煤、火炕,还可以丝绸、铁器等换取他们的马匹、皮毛,既能补充军需,又可分化匈奴各部。”

扶苏眼中精光一闪,伸手握住萧何的双手,双目对视:“萧先生,扶苏欲请先生出任上郡郡守,不知先生可否愿与我一起开创这伟大的事业?”

萧何郑重一拜:“萧何必不负公子所托!”

“好!此事就交由先生全权负责。”扶苏说道。

“公子,当真要启用一个戴罪之臣?”

待萧何离开后,白菱捧着热茶进来,目光扫过案头的萧何呈交的《施政简略》。

扶苏将《施政简略》递交给白菱,“父皇既允我自选官员,自施政策,也未说不可用‘罪臣’。何况……”

他忽然轻笑一声,指尖点在萧何的履历旁,

“此人在泗水郡治水时,曾用‘以工代赈’之法,让七万流民自愿修筑堤坝,却未动用一兵一卒。所以,完全可以信之、用之。”

白菱见扶苏主意己定,便不再言语。

次日清晨,上郡城头的霜还没化透,扶苏就和蒙恬一起,到达郡府衙门。

衙门两侧,噼啪炸响,照得武将们的甲胄泛着寒光。

蒙恬高昴着自己的头,坚挺的身体显示自己对军事训练的强大自信。

身后王离、王敏、章邯等人依次静立。

白菱作为总领军械武器及民用装具研发的幕僚,田昭作为总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幕僚,则站在文职人员一侧的后面。

当扶苏坐上主座,便对台下众人宣布:

“上郡自发展以来,因为要面对匈奴的攻击,作为一个军备任务很重郡府,武强文弱是我们最明显的特点。

但从今日起,我们的文职队伍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因为我们将由萧何来担任上郡郡守,总领民政。”

“下面,请萧何出列。”

话音刚落,后排有几个文官脖子就梗起来了——有个留着山羊胡的主簿刚要张嘴,

便听得蒙恬、王离、王敏、章邯及白菱、田昭等人立即躬身行礼,

“谨遵公子军令。”

于是,他们也不敢多说,而是迅速跟上,躬身行礼,

“谋遵公子军令。”

【本章悬念】:“这里的土是黄泥土,但泥土比较厚,从这些野草长这么高的情况看,应该是可以种植耐干旱的农作物的,但种什么呢?”章邯内心正在想着。

“大队长,这鬼地方种粮食?”

苏角一脚踹飞块石头,石头滚下山坡,惊起几只野兔,“兔子都不在这儿拉屎!”

涉间蹲在地上捏了把土,搓了搓手指:“土质还行,就是缺水。”

他抬头看了看陡峭的山势,“得想个法子引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