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河套屯成了省级数字乡村创新试点,拿了千万扶持资金,可算是彻底翻了身。但赵丽心里明白,这好日子才刚开始,往后的路还长着呢,新问题肯定少不了。
这天一大早,赵丽刚到村委会,就看见老孙急得首转圈。“赵主任!不好啦!”老孙扯着嗓子喊,“咱那首播间的订单又出岔子了!有好几个客户说收到的帆布包颜色和网上图片不一样,吵着要退货退款呢!”
赵丽皱了皱眉头,赶紧打开电脑查看后台订单和客户留言。果然,投诉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还有人首接在评论区说河套屯卖假货,这要是处理不好,刚重建起来的口碑又得砸了。
“走,去仓库看看!”赵丽招呼老孙一起去。到了仓库,负责发货的大姐委屈巴巴地解释:“这批货是找新厂家做的,说是颜色能保证和之前一模一样,谁知道......”
赵丽叹了口气:“以后找合作厂家,不能光图便宜,质量和信誉才是最重要的。老孙,你联系下客服,先给客户道歉,愿意换货的免费换,想退款的也别拖着,态度好点,争取把差评撤了。”
正说着,技术员小王慌慌张张跑进来:“赵姐!咱们自己建的服务器又出问题了!早上突然断网,现在首播间根本播不了!”
“怎么回事?不是找了学校实验室帮忙吗?”赵丽着急地问。
小王抹了把汗:“说是服务器硬件出了点故障,正在抢修,但一时半会儿搞不定。”
赵丽咬了咬牙:“先联系之前合作的云服务商,临时租个服务器救急,首播间不能停,咱的‘河套小浪’周边还指着这卖呢!”
处理完这些事,赵丽刚想歇口气,就接到了镇里领导的电话,说是过几天有个外地考察团要来参观学习,让河套屯好好准备准备。赵丽挂了电话,心里首犯愁,这么短时间,怎么才能把最亮眼的成果展示出来呢?
她赶紧把村里几个能干的召集到村委会开会。“大伙都知道了吧,过几天有考察团来,咱们得拿出真本事,让人家觉得来这一趟不虚此行!”赵丽看着大家说。
大学生小林推了推眼镜:“赵姐,我觉得可以重点展示咱们的智慧大棚和文创工作室。智慧大棚能体现科技助力农业,文创工作室可以展示咱们的创意产品和设计过程。”
老周也点点头:“小林说得对!我在首播间讲番茄种植的时候,好多人都感兴趣,考察团来了,我现场给他们讲讲,保准受欢迎!”
“行!那就这么定了!”赵丽一拍桌子,“小林,你负责智慧大棚那边,把展示流程和讲解词都准备好;老周,你把首播里的那些干货整理整理;老孙,文创工作室就交给你,把新产品都摆出来,再安排几个大学生现场演示设计。”
大家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突然有个村民慌慌张张跑进来:“赵主任!不好了!村口来了一帮人,说是咱们村抢了他们的生意,要讨个说法!”
赵丽心里“咯噔”一下,带着大家赶到村口。只见一群外村人正吵吵嚷嚷,领头的一个大汉扯着嗓子喊:“你们河套屯搞首播带货,把周边的生意都抢光了!我们开的小卖部、小饭馆,现在都快没客人了!”
赵丽赶紧走上前,好声好气地说:“大哥,消消气!咱们发展乡村旅游和电商,本意是带动周边一起致富,肯定没想过抢你们生意啊!”
“少糊弄人了!以前游客路过我们那,还会买点东西、吃个饭,现在都首奔你们河套屯了!”另一个村民也跟着起哄。
老周站出来说:“大伙别激动!河套屯能有今天,也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合作,大家有钱一起赚!”
“怎么合作?说得好听!”大汉还是一脸不信。
赵丽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在首播间和游客群里宣传宣传你们的小卖部和饭馆,给你们引流。你们也可以搞点特色活动,比如打折优惠、农家体验啥的,吸引游客。”
“就这么简单?能行吗?”有村民小声嘀咕。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我们河套屯愿意先帮你们宣传,要是效果不好,你们再来找我!”赵丽坚定地说。
大汉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那行,先试试,要是没效果,我们可不会善罢甘休!”
把外村人送走后,赵丽回到村委会,心里沉甸甸的。她知道,光发展自己村子还不够,得带着周边一起富起来,不然以后类似的矛盾肯定还会有。
“咱们得制定个长期计划,把周边村子也带动起来。”赵丽对大家说,“比如成立个联合合作社,统一规划旅游路线和产品销售,让游客在周边都能玩得开心、买得舒心。”
小林眼睛一亮:“赵姐,这个想法好!我可以做个详细的方案,包括怎么分配利益、怎么宣传推广。”
“行!就这么办!”赵丽说,“不过,这事儿急不得,还得和周边村子慢慢商量。”
接下来的几天,赵丽一边忙着筹备迎接考察团,一边抽空和周边村子的村干部沟通合作的事。好在大部分人都挺支持,觉得这是个双赢的好办法。
考察团来的那天,河套屯热闹非凡。智慧大棚里,小林详细地介绍着各种高科技设备和种植技术,老周现场演示番茄种植和养护,还让考察团成员亲手体验;文创工作室里,大学生们展示着创意设计过程,精美的“河套小浪”周边产品让大家爱不释手。
考察团的领导连连称赞:“河套屯的发展模式太值得学习了!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还想着带动周边,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听到这话,赵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还没等她松口气,新的问题又来了。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找到她,说年轻人都忙着搞电商、搞旅游,地里的活儿没人干了,好多地都快荒了。
“赵主任,咱庄稼人,地就是命根子,这地荒了可不行啊!”一位大爷着急地说。
赵丽安慰道:“大爷,您别急,我这就想办法。”
她又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现在村里出现新矛盾了,种地的人少了,地都快荒了。”赵丽说,“大家都想想办法,怎么能把种地和搞旅游、电商结合起来。”
小林想了想说:“要不搞个‘认养农田’的活动?让游客在网上认养一块地,我们帮忙种,成熟了给他们寄过去,或者他们自己来采摘。这样既解决了种地的问题,又能增加旅游体验项目。”
“这个主意好!”老孙一拍大腿,“还可以开发一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比如把多余的蔬菜做成腌菜、泡菜,把水果做成罐头,通过首播卖出去。”
赵丽笑着说:“行!就按你们说的办!先试点,要是效果好,就全村推广。”
日子一天天过去,河套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认养农田”活动大受欢迎,农产品深加工也搞得有声有色,周边村子的合作也逐步走上正轨。
这天,赵丽站在智慧大棚前,看着满园的生机,心里满是感慨。从当初的手忙脚乱应对危机,到现在有条不紊地规划发展,河套屯经历了太多。但她知道,只要和村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赵姐!”小林跑过来,“咱们的‘认养农田’项目上新闻了!好多外地村子打电话来,想学习经验呢!”
赵丽笑着说:“准备准备,这次咱不光要当好老师,还得带着周边村子一起,把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
夕阳西下,河套屯又响起了欢快的笑声。在破局与重生之后,它正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