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间谍危机后,赵丽和团队本以为能安心搞研究,谁知道新麻烦又找上门了。这天一大早,河套屯的老村长火急火燎地冲进实验室,鞋上还沾着泥点子:“赵老师!出大事了!隔壁村的稻田突然大面积发黄,他们说是咱试验田飘过去的东西害的!”
赵丽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带着宋卫东和几个技术员往稻田跑。现场围了不少村民,有人举着发黄的稻穗首抹眼泪:“这可是一季的收成啊!”赵丽蹲下身仔细查看稻叶,又取了些土壤样本,转头安慰大家:“乡亲们先别急,我们带回去检测,一定给大家个说法!”
回到实验室,检测结果却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赵老师,土壤和稻叶里完全没有咱们新物质的成分,反而检测出了一种从没见过的化学物质。”技术员小陈盯着检测报告,满脸困惑。宋卫东皱着眉头分析:“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投毒,想嫁祸给咱们?”
正说着,琉璃急匆匆跑进来:“刚刚收到匿名邮件,说稻田的事是对我们的警告,如果不停止研究,后面还有更严重的!”赵丽的脸色瞬间沉下来:“把邮件交给国安部,让他们追查。咱们先去隔壁村,主动和村民沟通,不能让误会越来越深。”
在隔壁村的村委会,赵丽刚开口解释,就被一个大汉打断:“说那么多有啥用!稻田都毁了,你们必须赔钱!”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关键时刻,老村长站了出来:“大家先冷静!赵老师他们一首在为咱们这地方做好事,这事说不定有蹊跷。”
就在僵持不下时,一个戴着草帽的老人颤巍巍地站出来:“我前几天看见,有辆陌生的货车在稻田附近停了好久,车上下来几个人往田里倒了些白花花的东西......”这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赵丽立刻追问:“老人家,您还记得车牌或者那些人的样子吗?”老人摇摇头:“天太黑,没看清。”
回到实验室,团队连夜开会商量对策。张教授推了推眼镜:“当务之急是先帮村民解决稻田问题,再慢慢查真相。我记得有一种微生物菌剂,或许能改善土壤,恢复水稻生长。”赵丽点点头:“好,马上联系厂家加急送来。宋卫东,你带着人去稻田帮忙,务必要让村民看到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
这边忙着挽救稻田,外国合作方又有了新动作。约翰逊带着团队再次来访,这次还带来了几位国际知名的农业专家。“赵博士,我们这次带来了合作的新方案。”约翰逊笑眯眯地递上一份文件,“只要你们开放新物质的全部生产工艺,我们可以提供全球的销售渠道,利润五五分成。”
赵丽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语气坚定:“核心工艺绝不能共享。不过,我们可以在应用技术上合作,利润分成另谈。”约翰逊脸色一沉:“赵博士,这样的合作诚意恐怕不够吧?”一旁的专家也开始帮腔:“赵博士,你们的研究成果想要走向世界,离不开我们的支持。”
宋卫东忍不住反驳:“我们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造福国内百姓,不是单纯追求商业利益!”会议室气氛剑拔弩张。赵丽冷静地说:“这样吧,我们需要时间内部讨论。送客。”
送走合作方后,琉璃带来了新消息:“国安部查到,那封匿名邮件的IP地址来自国外,和约翰逊团队的活动轨迹有重合!”赵丽握紧拳头:“果然是他们在搞鬼!想通过制造事端,逼我们让步。”
就在这时,稻田那边传来好消息。使用微生物菌剂后,水稻的黄化症状明显减轻。赵丽带着团队赶到现场,村民们的态度明显缓和了。那个大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赵老师,之前是我太冲动了......”赵丽笑着摆摆手:“没事,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好。不过,咱们还得找出幕后黑手。”
经过国安部的深入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约翰逊团队不甘心合作受阻,雇佣了当地的混混故意投毒,想破坏紫穗草研究的口碑。证据确凿,约翰逊等人被依法驱逐出境。
解决了外部干扰,团队又把精力放回研究上。但新物质在实际大规模应用中,又出现了新问题——成本太高,普通农户根本用不起。“我们得想办法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赵丽在会议上给大家鼓劲,“大家集思广益,一定能找到办法!”
年轻的研究员小林(己洗清嫌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利用河套屯当地特有的菌种,来替代部分昂贵的原料?”说干就干,团队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比。新的生产工艺不仅成本降低了40%,效果还更好了!
消息传开,周边的农户纷纷上门求购新物资。赵丽看着热闹的场景,对宋卫东感慨:“科研成果只有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才算是有价值。但这只是开始,紫穗草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
夕阳下,试验田里的紫穗草随风摇曳,像是在为这群执着的科研人鼓掌。而赵丽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