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宫廷之中,一场名为“御前展才”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宫殿里张灯结彩,红烛高照,将整个大殿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殿顶的琉璃瓦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宫廷的辉煌与庄严。
宫女们身着华丽的宫装,轻盈地穿梭于宫殿之间,端茶递水,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的脸上洋溢着紧张又兴奋的神情,仿佛这场活动对她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众人皆翘首以盼,期待着能看到宫廷女子们在这盛大场合中展现出别样的才情与风采。有的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即将登场的女子们;有的人则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乌拉那拉?宜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出身名门的她,才情出众,心怀壮志,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此次活动,在她眼中,宛如一座通往成功的金桥,是她崭露头角的绝佳契机。她精心梳妆打扮,身着一袭淡蓝色旗装,那旗装宛如一片宁静的蓝天,上面绣着的兰花图案,犹如点点繁星,细腻逼真,仿佛轻轻一吹,便能随风摇曳,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她的发髻高高盘起,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插上的那支白玉簪子,恰似山峰上的一颗明珠,温润剔透,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令人眼前一亮。
宜修先是奉召进入永和宫。永和宫的宫殿巍峨壮观,朱红色的大门庄重威严,门槛足有一尺多高。踏入宫门,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正殿,殿内摆放着精美的瓷器和古朴的书画。德妃坐在正殿的主位上,她身姿优雅,眼神和蔼却又透着一股威严。德妃平日里就听闻宜修聪慧伶俐、知书达理,对她颇为关注,此次特意召见,也是想进一步了解她。
宜修正与德妃恭敬地交谈着,突然,殿外传来一阵响亮的通报声:“皇上驾到!”众人皆惊慌失措,纷纷跪地迎驾。宜修跪在人群之中,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但她极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她知道,命运给了她一个更大的惊喜,一个能在康熙皇帝面前展现才华的绝佳机会。
很快,现场有人提议以书法展现才情。宜修心中暗自欣喜,这正是她的拿手好戏。她优雅地站起身来,素手如同洁白的玉笋一般轻柔地拿起一支狼毫毛笔。那狼毫笔杆是用上好的紫竹制成,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笔锋修长,弹性十足。她缓缓走到早己备好的书案前,书案是用珍贵的楠木制成,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书案上摆放着一张洁白如雪的宣纸,宣纸质地细腻,表面光滑,仿佛是一片宁静的雪地,等待着宜修赋予它新的色彩。
宜修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境完全平静下来。她在脑海中反复思索着诗句,最终决定挥就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首挂云帆济沧海”。她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接着,她的手腕轻轻转动,狼毫笔锋缓缓落在宣纸上,墨汁顺着笔尖流淌开来,犹如一条黑色的小溪在洁白的雪地上蜿蜒前行。
笔锋遒劲处,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刀,刀刀劈向坚硬的寒冰,那凌厉的气势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困难都斩碎。每一笔都力透纸背,仿佛要在宣纸上刻下深深的印记。婉转处,恰似嫩绿的柳枝在春风中轻轻拂过春水,带着一丝灵动与温柔。笔画轻盈流畅,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姿态优美动人。整个书写过程中,宜修全神贯注,仿佛与周围的一切都隔绝开来,只剩下她和手中的毛笔、面前的宣纸。
康熙皇帝在一旁静静凝视着宜修的书写过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讶与赞赏。当宜修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狼毫笔时,康熙皇帝忍不住拊掌赞叹道:“此女笔力藏锋骨,倒有股子破浪之气!”那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宫殿内回荡。宜修听到康熙皇帝的夸赞,心中满是喜悦,但她依然保持着端庄的仪态,优雅地跪地谢恩,声音轻柔悦耳:“皇上谬赞,臣妾惶恐。”
胤禛的凝视:立于殿角的胤禛眸光骤深。
在宫殿的一角,胤禛默默地站立着,他身着一袭黑色长袍,袍上绣着银色的暗纹,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他的眼神深邃如潭,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深邃。他善于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此时,他的目光自宜修拿起狼毫笔的那一刻起,就未曾从她身上移开。
宜修低眉敛目谢恩时,那谦卑的言辞从她的红唇中轻轻吐出,声音温柔婉转,犹如黄莺啼鸣。然而她的脊背却挺首如松,仿佛在告诉世人,她虽谦卑却不失傲骨。胤禛双手抱臂,暗自忖度:“字里人,人如字……这格格,不简单。”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与欣赏,似乎想要将宜修彻底看透。
宜修完成书法展示后,便准备离殿。当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御花园时,突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她微微皱起眉头,那眉头如同柳叶一般轻轻蹙起,透着一丝不悦。
在御花园的一角,宜修偶然间看到一群宫女正围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对其肆意欺凌。宜修心生怜悯,快步上前喝止了这场闹剧。被救下的宫女名叫崔槿汐,她感激涕零地向宜修道谢。
宜修见崔槿汐脸上有明显的伤痕,便从怀中取出一个药方递给她,嘱咐她按照方子抓药,涂抹于伤处,不出几日便可痊愈。崔槿汐接过药方,千恩万谢。
宜修看着崔槿汐,语重心长地说道:“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你虽为宫女,出身低微,但这并不代表你就低人一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光芒,不必因庶出的身份而自卑。”
崔槿汐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释然。
然而,这一切都被躲在假山凉亭中的少年尽收眼底。他手中捧着一本书,静静地看着宜修和崔槿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宜修的这番话,不仅让崔槿汐如沐春风,也在少年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监们被宜修的话吓得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纷纷伏地战栗,额头不断地磕着地面,发出“砰砰”的声响,口中不停地求饶:“格格饶命,奴才再也不敢了。”宜修看着这些太监的丑态,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而就在这个时候,胤禛却像一个幽灵一样,悄然无声地隐藏在廊柱后面。他的身影被阴影所笼罩,不仔细看的话,根本难以察觉他的存在。然而,他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却如同穿透黑暗的闪电一般,将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他的视线紧紧地锁住了宜修,仿佛要透过她的外表,洞悉她内心的每一丝波动。他注意到,当宜修训斥他人时,她的眼尾会突然闪过一丝寒光,那寒光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利剑,瞬间刺破空气,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这丝寒光仅仅是一闪即逝,快得让人几乎无法捕捉。转瞬间,宜修又恢复了那副恭顺的模样,她的笑容温婉而柔和,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刚才那个凌厉的女子,似乎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胤禛的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心中暗自想到:“好个‘草萤有耀终非火’……”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道尽了宜修的特质。她就像草丛中的萤火虫一样,虽然会发出短暂的光芒,但那终究不是真正的火焰。然而,正是这种若即若离、似真似假的特质,让宜修在胤禛眼中越发显得迷人。
他对宜修的欣赏又多了几分,似乎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别样的魅力。这种魅力并非来自于她的美貌或者地位,而是源于她那与众不同的坚韧与智慧。在这纷繁复杂的宫廷之中,宜修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局面,既不显得过于锋芒毕露,又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的果敢与决断。这样的女子,无疑是极为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