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 第三十五章:“你这倔脾气,跟魏征那老小子有的一拼”

第三十五章:“你这倔脾气,跟魏征那老小子有的一拼”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作者:
懒得喷LDP
本章字数:
4308
更新时间:
2025-05-31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

李砚踏入县衙公廨,脚步微微一顿。

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滞涩感,似乎消散了。

往日里那些低眉顺眼却暗藏敷衍的小吏,今日竟多了几分真实的恭谨。

就连庭院角落里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仿佛也舒展了几分。

王五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轻松。

“大人,怪事了。”

李砚抬手,示意他说下去。

“今日一早,户部那边派人送来了积欠的公廨用度,说是之前账目繁琐,耽搁了,还一个劲儿地赔不是。”

“还有城西那家答应修缮衙署窗棂的木匠,也派了伙计过来说,东家病好了,明日便能开工。”

“就连街面上那些商贩,也不再交头接耳,看咱们的眼神都正了。”

王五一口气说完,语气中透着一股扬眉吐气。

李砚抚了抚颌下微硬的胡须。

他没有立刻说话。

这变化来得太快,也太彻底。

绝非偶然。

能让潞国公府悄无声息收回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背后必然有更大的力量介入。

会是陛下吗?

李砚心中闪过这个念头。

以百骑司的耳目,陛下不可能不知道县衙的窘境。

但陛下若要出手,多半会是雷霆万钧,而非这般润物无声。

那么,便是另一位了。

李砚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老者的身影。

那位在朝堂上举重若轻,私下里却对他颇多照拂的宰相。

他微微颔首。

“知道了。”

“各处照常便是。”

王五见李砚神色平静,心中也安定下来,领命退下。

李砚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

阳光穿透薄雾,洒下一片淡金。

这长安城,终究还是有讲道理的地方。

只是这份道理,有时需要用更重的分量去撬动。

午后,县衙后堂。

李砚正审阅着卷宗,一名衙役匆匆进来禀报。

“启禀大人,相府房相爷派人传话,说相爷稍后会过府一叙。”

李砚搁下笔。

果然是他。

“知道了,备茶。”

未过多时,一辆简朴的青帷马车停在了县衙门外。

房玄龄在管事的搀扶下,缓步走了进来。

他今日穿着一身寻常的葛布常服,少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长者的亲和。

“玄龄公大驾,下官有失远迎。”

李砚起身,快步迎了上去,躬身行礼。

房玄龄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李县令公务繁忙,老夫冒昧打扰了。”

两人分宾主落座,侍女奉上清茶。

李砚屏退左右。

房玄龄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却没有饮。

他看向李砚,目光温和却带着一丝审视。

“昨日潞国公府之事,你可知晓了?”

李砚垂首。

“下官今日己察觉县衙内外,再无掣肘。”

“想来,是玄龄公为下官周旋了。”

房玄龄放下茶盏,发出一声轻响。

“你这孩子。”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几分嗔怪。

“老夫听闻你为了那几个泼皮,竟与侯君集的人在县衙前厅针锋相对,可有此事?”

李砚坦然道:“确有此事。”

“下官以为,律法之前,不应有所谓‘商议’。”

房玄龄闻言,眉头微微蹙起。

“糊涂!”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喙的份量。

“侯君集是什么人?他乃国之宿将,圣眷优渥,其人更是睚眦必报。”

“你为了一桩证据确凿的案子,秉公执法,本无过错。”

“但处置的方法,却有待商榷。”

李砚默然。

他知道房玄龄说的是对的。

但他当时怒火攻心,又岂能容忍那校尉的倨傲与收买。

“你以为,你将那周勇顶了回去,便是维护了国法尊严?”

房玄龄叹了口气。

“你那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

“若非老夫昨日恰巧听闻此事,去潞国公府与他分说了几句,你这长安县令,怕是真要寸步难行了。”

李砚心中一暖,再次起身,深深一揖。

“玄龄公教诲的是,下官……感激不尽。”

房玄龄受了他这一礼,面色稍缓。

“坐下吧。”

他指了指对面的座位。

“老夫与你亡父也算有些交情,提点你几句,也是应当。”

李砚重新落座,姿态愈发恭敬。

房玄龄看着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哭笑不得。

“你这倔脾气,当真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想一个合适的形容。

“跟谏议大夫魏征那老小子,倒是有的一拼!”

李砚闻言,微微一怔。

魏征?

那位以犯颜首谏闻名朝野的魏玄成?

房玄龄见他神情,继续说道:“陛下常言,魏征是朝廷的一面好镜子,能照出得失。”

“但也常说,这镜子,有时候也硌手得很呐!”

“你李砚,办案是把好手,心思也缜密,可这股子执拗劲儿,若不多加打磨,将来怕是要吃大亏的。”

李砚抚着胡须,若有所思。

他明白房玄龄的苦心。

这位老相爷,是在教他为官处世之道。

“玄龄公之言,李砚铭记在心。”

房玄龄微微颔首,端起茶盏,这次呷了一口。

“那五个泼皮,罪大恶极,依律当斩,侯君集那边,老夫也与他言明,他不会再为此事纠缠。”

“只是日后,你行事务必三思,不可再这般孟浪。”

“长安城的水,比你想象的还要深。有些时候,退一步,并非怯懦,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李砚郑重点头。

“下官受教了。”

房玄龄又与他闲谈了几句长安城中的琐事,便起身告辞。

李砚一首将他送到县衙门口,看着马车缓缓远去,这才转身回府。

今日这番谈话,让他对这位老相爷的敬重又深了几分。

他回到书案前,拿起那份被京兆府刁难的公函,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看来,这份公函,也不必再理会了。

他提笔,在一张空白的竹简上,写下了“戒急用忍”西个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