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 第十一章:线索,无辜惨死

第十一章:线索,无辜惨死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县令:从破案开始
作者:
懒得喷LDP
本章字数:
5512
更新时间:
2025-05-31

又三日过去,县衙内的空气仿佛也凝滞了。

刘三儿的案子,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李砚心头。

他再次来到醉月楼,后厨依旧封着。

钱掌柜看见他,脸上的肉都挤在了一处,连连作揖。

“大人,可有进展?”

李砚未答,径首走向后厨。

王五跟在身后,脚下的石板路被他踩得有些沉闷。

李砚的视线扫过每一处,灶台,水缸,堆放的杂物。

他忽然停在与后厨一墙之隔的柴房前。

那柴房属于隔壁一家杂货铺,平日里少有人去。

“王五,去看看那柴房。”

王五领命,找来杂货铺的伙计开了锁。

柴房内光线昏暗,积着厚厚的灰尘,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捕快们举着火把进去搜寻。

不多时,一名捕快高声喊道。

“大人!这里有东西!”

李砚快步走入。

在柴房最角落的一堆烂木头下,赫然躺着一把沾着暗色污迹的铁锤。

那铁锤不大,锤头的一端却异常平滑,另一端则带着些许磨损的棱角。

张三被叫来,仔细比对铁锤与刘三儿后脑的伤口。

“大人,这锤头的大小、形状,与死者伤口高度吻合。”

“锤上的暗色污迹,初步判断是血迹,只是时日己久,颜色变深了。”

凶器找到了。

藏匿在隔壁的柴房,显然是凶手刻意为之。

李砚拿起那柄铁锤,入手沉甸甸的。

凶手行凶后,从容地将凶器藏匿于此,再悄然离去。

这份冷静与老练,让他心底的寒意又重了几分。

“查,这柴房平日里何人进出,案发前后有无可疑之人靠近。”

李砚下令。

醉月楼的案子,总算有了一丝曙光。

然而,这曙光却显得如此微弱。

翌日,县衙大堂。

一名身着粗布衣衫,皮肤黝黑的汉子跪在堂下,神色惶恐不安。

“草民熊岳,叩见县令大人。”

“你有何事报官?”

李砚看着他,声音平缓。

“大人,草民……草民昨日在城门口看见了官府贴的寻尸画像。”

熊岳的声音有些发颤。

“草民认得那画上之人。”

李砚身体微微前倾。

“哦?你认得死者刘三儿?”

“回大人,他不叫刘三儿。”

熊岳咽了口唾沫。

“他……他叫刘石头,是小人一个村的,几年前离家出来闯荡,便没了音讯。”

王五在一旁记录,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刘石头?”

李砚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你确定是他?”

“确定,大人,错不了!他额角有块小小的疤,是小时候爬树摔的,画像上虽然不明显,但草民认得。”

熊岳语气肯定。

“他平日为人如何?在家乡可曾与人结怨?”

李砚追问。

“石头他……他性子闷,不爱说话,但为人老实,没听说跟谁有过节。”

熊岳回忆着。

“就是家里穷,他爹娘死得早,一个人过活。”

李砚抚了抚短须。

一个来自乡野的穷苦汉子,为何会惨死在长安城的酒楼后厨。

“他离家之后,你可知他去了何处?做些什么?”

“这……草民就不知了。他离村时,只说去外面找活路,再也没回来过。”

熊岳摇了摇头。

“你何时到的长安?为何现在才来报官?”

王五在一旁厉声问道。

熊岳被吓了一跳,连忙磕头。

“官爷饶命!草民是前日才进的城,来投奔一个远房亲戚,想在城里找点活计。”

“昨日在城门处看到画像,当时人多,草民……草民有些害怕,今日才鼓起勇气来的。”

李砚示意王五不必如此。

“你提供的线索很重要。”

“你且先在城中住下,若有需要,本官会再传唤你。”

“是,是,草民遵命。”

熊岳连连应声,被衙役带了下去。

“大人,这刘石头……不,这刘三儿,看来身份并不简单。”

王五走到李砚身边,低声道。

李砚点了点头。

一个乡下来的老实人,却在繁华的长安城中隐姓埋名,最终横死。

这背后,定然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派人去熊岳所说的村子核实他的身份,以及刘石头的过往。”

“另外,查查熊岳在长安的落脚点,以及他那个远房亲戚的底细。”

李砚吩咐道。

“是,大人。”

王五领命而去。

李砚独自坐在堂上,看着那柄从柴房搜出的铁锤。

刘石头。

这个名字,会是解开谜团的钥匙吗?

然而,仅仅过了一夜。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名巡街的武侯便慌慌张张地跑进了县衙。

“李大人!不好了!城西郊外发现一具男尸!”

李砚刚起身,闻言心中一紧。

“死者何人?何时发现的?”

“回大人,死者身份不明,看穿着像是个乡下人。是卯时初刻,被早起赶路的农人发现的。”

“尸体在何处?”

“就在城西十里坡的一处荒僻林子里。”

李砚立刻下令备马。

他带着王五、张三以及一队捕快,匆匆赶往城西郊外。

十里坡,荒草丛生,人迹罕至。

在一片稀疏的树林下,一具男尸俯卧在地。

李砚走近,看清了死者的衣着。

正是昨日前来报官的农家汉,熊岳。

王五倒吸一口凉气。

“是他!”

张三上前验尸,片刻后,他脸色凝重地站起身。

“大人,死者致命伤在后脑,系被钝器猛击一次毙命。”

“死亡时间,约在昨夜子时前后。”

李砚的心沉了下去。

“与刘三儿的死法……是否一致?”

张三用力点头。

“完全一致!凶器应是同一种类的铁锤,力道、角度,几乎如出一辙。”

又是一击毙命。

干净利落。

熊岳,那个刚刚提供了线索的农家汉,就这么死了。

死在了他报官后的第二天。

李砚的拳头,在袖中悄然握紧。

这无疑是对官府赤裸裸的挑衅与灭口。

凶手不仅心狠手辣,而且消息灵通。

他知道熊岳来了县衙。

他也知道熊岳认出了刘石头。

“现场可有留下什么痕迹?”

李砚的声音透着一股压抑的怒火。

王五带人仔细搜查了西周。

“大人,除了死者自己的脚印,没有发现其他可疑痕迹。”

“凶器也不在附近。”

李砚站在熊岳的尸体旁,久久不语。

秋日的晨风带着凉意,吹动他额前的发丝。

这个案子,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还要凶险。

从一个普通的酒楼伙夫之死,牵扯出一个隐姓埋名的刘石头。

如今,唯一的知情人熊岳,也惨遭毒手。

线索,再一次断了。

凶手,似乎总能抢先一步。

李砚的目光扫过周围萧瑟的荒野。

长安城,这繁华帝都的平静之下,究竟还潜藏着多少这样的黑暗与罪恶。

他将熊岳的尸体也运回了县衙。

两具以同样手法杀害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凶手的残忍与嚣张。

“大人,现在怎么办?”

王五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深深的无力感。

李砚没有立刻回答。

他回到书房,看着桌上那两份卷宗。

刘三儿,刘石头。

熊岳。

三个名字,两条性命。

凶手如此急于灭口,恰恰说明熊岳提供的信息,触碰到了真相的核心。

刘石头,这个名字背后,一定隐藏着足以让他招来杀身之祸的秘密。

“王五。”

“属下在。”

“全力追查刘石头离村之后的所有行踪。”

“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把他这些年在外面做过什么,接触过什么人,给本官查出来!”

李砚的声音斩钉截铁,显然也是动真格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