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现在看确实是能不能走出来一个真正能把整个北汽集团带出来的管理团队了。
其实突破点也有几个,北汽福田,北汽越野都是有实力的车企,但这两个车企很明显所处的市场容量是带不动北汽集团的。
别说上汽、长安这种大鳄,就连广汽集团,现在的北汽自主品牌体系都完全拿不出手。
如果北汽真的从上到下能意识到ALL in 华为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那做起来的概率是很大的。
北汽要想突破,享界是最重要的一个突破口,极狐也重要,乘用车才是汽车行业里能打下江山的平台。
但现在北汽靠自己的团队能力是做不到的,这个不丢人,上汽、一汽和广汽也都做不到,赛力斯单靠他们原有的团队更做不到。
赛力斯成功是因为真正的做到了ALL in 华为,赛力斯的产能和销售专网都是提前做的,由第三方先建的产能,再通过增发买回来,第三方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打造的超级工厂总投资达125.2 亿元,占地 2700 余亩,总建筑面积 93 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 70 万辆,目前主要生产问界 M9 系列车型。
超级工厂的建设资金最初由重庆国资通过产业基金和国企资源投入(如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两江投资集团等),赛力斯此前以租赁方式使用该工厂。此次收购后,赛力斯不仅获得工厂所有权,还减少了每年约 1.7 亿元的租金支出,并引入重庆国资作为战略股东,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
重庆国资的实际出资也才81.2亿,定增作价81.64亿卖给赛力斯,现在重庆国资拿到了1.23亿股赛力斯的股票,对应161亿的市值,北汽集团这种ALL in 华为为啥不能做,非要等到现金定增完成才进行投入?
现在享界和极狐产能和销售都跟不上,这个跟不上的原因还是北汽集团不愿意投入,产能和销售生态都是可以提前投入的,北汽集团又不是没有钱,总想着ALL 靠华为,梦里啥都有。
所以现在的北汽蓝谷,还是两组数据都有盯着,一个是周销量数据,关键是S9的交付量,如果能稳定在1000以上,那等销售专网搭建起来之后应该会有一定的提升。其次就是那个迷幻的月度产销量数据,看看产量有没有进步。
极狐的S6/T6总要出来数据的,死了也要看到尸体,何况作为上市公司新推出的两款车型?这是北汽极狐上半年最重要的两款车型了,扑街也不可能数据为零。
这次失败希望能打醒北汽蓝谷的管理团队,现在一线的几个品牌都不是省油的灯,拿不出绝活,干脆就别上。
长安的阿维塔也是HI模式,现在也走出来了,北汽极狐是不是也可以多点参考一下,成功的模式照抄都行,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本分就是赚钱,小米怎么抄,行业内口碑很差,但你看小米的股东会不会骂雷军?
下半年的亮点应该还是在L3的量产车型上,享界可能要出的就是旅行版,如果MPV能今年出来更好,目前看概率不大。
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北汽蓝谷其实没钱,想形成赛力斯问界的营销生态和产能,主要靠的还是外力,北汽蓝谷之前的资金基本都亏掉了,子公司新募集的资金能保证现有的产能和供应链就算是好的,销售专网和新增的产能其实还是要靠外力,这个外力就是应该北汽集团,不可能说华为来做。
马特贝看着是真的捉急,也没有办法,只能等着他们逐步变好。
北汽集团才是北汽蓝谷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