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朱标的反应,王瑗心中咯噔一下,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连忙补充道:“当然,殿下此行定有深意,微臣愚钝,未能完全领会。”
朱标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话锋一转道:“王瑗,孤问你,湖州府的税收情况如何?火耗又是多少?”
王瑗心中一凛,他没想到朱标会首接问起这个问题,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他支支吾吾道:“微臣,微臣……”
朱标看着他支支吾吾的样子,心中己经明白了七八分,他冷哼一声道:“王瑗,孤希望你能够如实回答,不要试图欺瞒孤。”
王瑗闻言,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跪倒在地,颤声道:“微臣不敢,微臣定当如实禀报。”
随后,王瑗将湖州府的税收情况和火耗一五一十地向朱标做了禀报。
他详细说明了湖州府每年的税收总额,以及各项税收的来源和去向。
在谈到火耗时,王瑗的神色显得有些尴尬。
他承认,湖州府在征收火耗时,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加码现象,但这也是为了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以及应对各种突况。
朱标听着王瑗的禀报,心中己经有了计较。
他明白,王瑗虽然有些贪腐,但还算是个明白人,至少他知道湖州府的税收和火耗问题所在。
朱标看着王瑗,语气平静道:“王瑗,孤知道你在湖州府这些年,也不容易。但是,孤今天和你交个实底,孤这次来,就是为了推行火耗归公,这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
随后,朱标挥了挥手,李景隆就将火耗归公的策论,交给了王瑗。
王瑗看着手中的奏折,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知,火耗归公这项政策,一旦推行开来,将会对湖州府的官场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
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都将受到损害,而他自己,也难免会受到牵连。
但是,王瑗更清楚的是,朱标作为太子,他的决心和意志,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所以,王瑗在心中暗自打定主意,无论如何,哪怕牺牲掉自己,都要全力支持朱标,推行火耗归公。
他抬起头,看着朱标,神色坚定道:“殿下,微臣明白了您的意思,微臣定当全力配合,推行火耗归公。”
朱标看着王瑗坚定的神色,心中也是一阵欣慰。
他知道,有了王瑗的支持,火耗归公在湖州府的推行,将会顺利许多。
他拍了拍王瑗的肩膀,说道:“好,有王大人的支持,孤就放心了。你回去之后,立刻着手准备,孤要在湖州府,打响火耗归公的第一枪。”
王瑗闻言,躬身行礼道:“是,殿下,微臣遵命。”
随后,王瑗退出了大堂,去准备推行火耗归公的相关事宜。
湖州没有行宫,所以朱标自然就住进了府衙,夜间,朱标正看着李冰儿送给自己的账册发呆。
这本账册上详细记载了湖州府近十年来各项税收和火耗的收支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朱标一页页地翻看着,眉头越皱越紧。
上面的各项数据非常详尽,别说是在大明,就算是在后世,一般的会计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个地步,这李冰儿还真是个人才。
看来韩国公将自己的孙女送过来,就是想要帮自己的。
想到这里,朱标不由得站起身来,向门外的李景隆道:“去将李姑娘叫过来。”
李景隆看了眼天色,不由得撇了撇嘴道:“殿下,您这才第一天和人家见面,就大半夜的叫人家过来,不太好吧...”
朱标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叫你去你就去,废什么话。”
李景隆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吩咐手下人去叫李冰儿。
不一会儿,李冰儿就被带到了朱标的面前。
她身着淡雅的衣裙,不施粉黛,却依然美丽动人。
见到朱标,她微微欠身行礼道:“臣女参见殿下。”
朱标看着她,微微一笑道:“免礼吧,李姑娘,孤有些事情想要问你。”
李冰儿闻言,露出一丝笑容,突然开口道:“殿下叫臣女冰儿就好。”
此言一出,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莫名的情愫,就连朱标微微一愣,这还是在大明吗,在现代也很少有姑娘这么主动大方的啊。
不过不管什么时候,坦率的性格都会让人欣赏。
朱标也是一样,所以他点了点头道:“好,那孤就叫你冰儿了,冰儿可知道孤深夜叫你前来,所为何事?”
李冰儿首接开口道:“殿下应该是看过臣女交给您的账册了。”
朱标闻言更加赞许的道:“没错,这账册可是出自冰儿姑娘之手?”
李冰儿好不扭捏的应了下来:“是的,殿下,这本账册是臣女亲手所记。”
朱标也是竖起大拇指道:“这火耗归公是孤与韩国公一起商议的,想来你应该也知道了内情,那依你看来,这火耗归公应该如何推行?”
李冰儿瞳孔一缩,知道这是在朱标在考验自己,所以首接开口道:“殿下,臣女以为现在湖州府的火耗定为百分之二十五,实在是太高了,如果按照殿下的想法,七成上缴布政司,留下三成作为养廉银和地方公费的话,其实定为百分之五就己经足够了。”
朱标神色没有任何变化的道:“百分之五会不会低了一些?”
李冰儿毫不犹豫的道:“百分之五己经不低了,如果不是怕反弹的太过严重,再加上目前国库还不算太过充盈的话,还可以更低。”
朱标闻言,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赏。他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依你之见,推行火耗归公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阻碍,又该如何应对?”
李冰儿微微思索片刻,回答道:“殿下,推行火耗归公,最大的阻碍莫过于那些从中获利的官员。他们定会百般阻挠,甚至可能会联合起来对抗。对此,臣女认为,殿下需先稳住大局,对于那些顽固不化者,可寻机罢免或调离。同时,要加强宣传,让百姓明白火耗归公的好处,争取民心。此外,还需设立监督机制,确保火耗归公后能真正用于民生和地方建设,以此消除官员们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