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
洪武二十一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洪武二十一年 > 第 36 章 震惊的詹徽

第 36 章 震惊的詹徽

加入书架
书名:
洪武二十一年
作者:
云陵一梦
本章字数:
4566
更新时间:
2025-06-03

詹徽身为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想要离京自然免不了一番安排,就这么磨磨蹭蹭,时间又过了两个多月。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尚未完全亮起,一支看起来十分普通的行脚商人商队,便低调地离开了南京城的城门。

詹徽化身为一个商人,带领着十几个随从,悠然自得地朝着山东的方向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个年轻人总是低着头,似乎心事重重,虽然穿着下人的衣服,但他的气质却显得格外非凡。

即便是詹徽,也对他表现出了相当的尊重。

詹徽对这位年轻人说道:“殿下,如果您感到步行有些疲倦,不妨与我共乘一辆马车。”

而那位年轻人则面无表情地回答:“詹大人,我己经不再是殿下,您只需将我视作一个普通的士兵,即将前往边疆报到。”

詹徽听后笑了笑,没有再勉强,而是自己坐进了马车,闭上眼睛开始休息。

从京城到山东的路途上,尽管大部分是铺着青石的路面,但轿子依旧摇晃得厉害。

詹徽作为一个文官,又是出自显赫的世族,自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颠簸,因此感到浑身酸痛。

就这样,他们一行人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才终于进入了山东的地界。

一踏入山东,詹徽正在轿子里看书以分散注意力,突然感觉到轿子一顿,缓缓地停了下来。

詹徽感到有些意外,便问道:“为何不继续前行,而是停了下来?”

随行的官差声音颤抖地回答:“大…大人,您还是亲自下来看看为好。”

詹徽听后,便合上了手中的书本,缓步走出了轿子,然而眼前出现的景象却让他震惊不己。

他本以为会看到一片狼藉的景象,却没想到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

在水泥路的边缘,还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山东界”三个醒目的大字!

詹徽从未见过这样的水泥路,他仔细地观察着那条路,眼中流露出既疑惑又惊叹的神情。这条水泥路平坦而宽阔,与他们来时走的崎岖青石路相比,简首是天壤之别。

他低头看了看脚下的泥土路,再抬头望向那条水泥路,心中的震撼难以用言语表达。

詹徽转头询问随行的官差:“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官差面露难色,摇了摇头回答:“卑职并不清楚,只是几个月前这里还没有这条路,应该是太子殿下最近才修建的。”

詹徽皱起了眉头,走上前去,站在水泥路上,只觉得脚下坚实而平稳,走起来甚至比在轿子里还要舒适几分。

他忍不住伸手触摸了路面,那坚硬而光滑的水泥材质,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质感。

詹徽心中暗自赞叹,这样的路,即便是在雨天也不用担心泥泞难行,对于百姓的生活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福祉。

他转头望向远方,只见这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似乎延伸到了天际,心中不禁对那位传说中的太子殿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能想出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主意?又是什么样的魄力,才能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

詹徽心中思绪万千,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沉溺于感慨的时候,于是他挥了挥手,示意队伍继续前进。

一行人沿着这条新修的水泥路,继续向前行进,只见官道两侧本该是饿殍遍野、荒芜凄凉的景象,此刻却矗立着绵延十里的青灰色矮墙。

墙头晾晒的荞麦穗像金甲铺满天际,更令人感到惊异的是那些墙上竟无半分夯土痕迹,平滑如镜的墙面在烈日下泛着冷光,仿佛是经过了精心打磨。

一群扛着铁锹的农妇路过,她们腰间挂的竹牌叮当作响,牌面刻着古怪符号“Ⅱ-7-103”,这似乎是一种特殊的标记。

“诸位可是从京城来的商人?”领头的妇人卸下背篓,掏出一个灰布包,面带微笑地说道,“尝尝俺们新磨的糜子面,这是太子爷教的七成细筛法,保证不拉嗓子。”

詹徽接过面饼的手突然顿住——他注意到妇人掌心的老茧竟泛着青灰,那是日夜搅拌水泥留下的印记,这让他对眼前所见的景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远处传来孩童的唱诵声:“三月修好水泥路,五月荞麦压弯株...”稚嫩的童谣里,三百步外的泗水河面突然腾起白雾,一座形如弯月的灰白拱桥刺破烟波,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此桥...此桥...”詹徽踉跄奔向河边,三品大员的皂靴踩进泥浆。桥墩上凿刻的“洪武二十一年十一月太子监造”字样犹带水汽。

詹徽呆立桥边,望着那座雄伟的拱桥,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感,既有对太子殿下英明决策的钦佩,也有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

随行人员见状,纷纷上前搀扶詹徽,劝他莫要太过激动,以免影响身体。

詹徽缓缓回过神来,目光再次扫过这座桥,以及周围因太子殿下改革而焕发生机的田野与村庄,他心中充满了感慨。

“我们继续往前走。”詹徽沉声道,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他明白,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考察山东的民情,更是要亲眼见证太子殿下所推行的各项改革。

他要将这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带回京城,让更多的人了解太子殿下的功绩与抱负,让朝廷上下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

队伍再次启程,沿着水泥路继续向前,詹徽坐在马车中,闭目沉思。

他回想着这一路所见所闻,心中对太子殿下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太子殿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与民众的福祉,而他,作为朝廷的一员,也有责任为这份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队伍的深入,詹徽看到了更多的变化。农田里,农民们正忙碌地耕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庄中,房屋错落有致,孩子们在巷弄间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詹徽深感欣慰与自豪,他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终于,在历经数日的跋涉后,他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东阿镇。

詹徽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座因太子殿下改革而焕发新生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期待。

他知道,这里只是太子殿下改革的一个缩影,真正的变革,正在整个大明王朝悄然发生,而他,有幸成为这一伟大时代的见证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