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依依不舍(主要是担心她吃不饱穿不暖还缺钱花)的敖家人之后,清云观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敖闰并没有立刻投入到道观的修缮工作中,而是选择先将自己关在偏殿的“藏经阁”(其实就是一间堆满了各种杂物的、勉强还能遮风挡雨的破旧耳房)里,开始仔细研究师父玄清子留下的那些数量不多但却包罗万象的“遗产”。
除了那封揭示了她身世之谜的亲笔信和那块蕴含着父王气息的残破龙鳞之外,玄清子还留下了十几本纸张早己泛黄卷边、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的古籍残卷。
这些残卷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关于道家符箓阵法的入门介绍,有的是关于风水堪舆的基础理论,有的是关于草药丹方的粗浅记载,甚至还有几本呃,看起来像是江湖术士用来骗人的《麻衣相法》和《推背图》之类的“地摊文学”。
敖闰以前对这些凡间的“糟粕”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在她看来,这些所谓的“玄学秘籍”,简首比她龙宫藏书阁里那些用来垫桌脚的废纸还要不如。
但现在,此一时彼一时。
她不仅要尽快恢复龙王魂力,还要完成师父的遗愿,重振清云观,更要找到那些失落的龙珠碎片,揭开当年灭世浩劫的真相,为死去的父王和族人报仇雪恨。
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古籍残卷,或许就隐藏着一些她目前急需的关键线索。
于是,敖闰耐着性子,开始一本一本地仔细翻阅起来。
大部分的内容,确实如她所料,浅显粗陋,不堪入目。
但偶尔,她也能从那些朴素的文字和粗糙的图画中,发现一些令她都感到眼前一亮的“闪光点”。
例如,在一本名为《青城山精怪异闻录》的残破手抄本中,她竟然发现了一些关于“锁龙井”的零星记载!
据书记载,清云观后山那口锁龙井,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数百年前,一位游戏人间的异人高士,为了镇压一条祸乱青城山、兴风作浪的恶蛟,而亲手布下的“九曲黄河锁龙大阵”的阵眼!
书中还隐晦地提到,那恶蛟似乎并非凡种,而是与上古龙族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异人高士?恶蛟?龙族联系?”敖闰看着这些记载,眉头微蹙,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
看来,师父不让她轻易靠近锁龙井,并非空穴来风。那井中镇压的东西,确实非同小可!
而在另一本名为《符箓百解》的破旧道书中,她则发现了一些关于“以血为引,以魂为契”的上古符箓绘制之法的零星描述。这种符箓的威力极大,但对施符者的要求也极高,不仅需要精纯的灵力,更需要强大的神魂之力作为支撑。
“以魂为契,难道原主敖闰魂魄不全,也与此有关?师父当年为了封印我的龙王魂魄,或者为了给我塑造凡胎肉身,是不是动用了某种类似的禁忌之术”
一个个疑问,如同藤蔓般,在敖闰的心中不断滋生、蔓延。
除了这些相对“正经”的道家典籍之外,最让敖闰感到呃,哭笑不得的,还是那本师父玄清子亲手编撰的、堪称“玄学界泥石流”的《驱邪食谱》!
这本书的画风极其清奇,里面记载的,全都是一些用各种匪夷所思的食材(例如:百年老槐树的树皮、千年王八的龟壳、被雷劈过的棺材板)和各种“独家秘制”的调料(例如:童子尿、黑狗血、隔夜的洗脚水),来烹饪所谓的“驱邪美食”的菜谱!
什么“油炸鬼见愁”“清蒸白骨精”“红烧画皮怪”“碳烤吸血鬼”,光是看菜名,就让人感觉食欲全无,甚至还有点反胃。
但敖闰却惊奇地发现,在这本看似不靠谱的《驱邪食谱》的字里行间,竟然隐藏着一些极其高深和精妙的炼丹之术和药理知识?
那些看似恶心的食材,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和搭配之后,竟然真的能产生一些驱邪避凶、强身健体、甚至提升修为的奇特功效?
例如,那个她之前用来对付学渣鬼的“油炸鬼见愁”,看似只是普通的炸面圈,但其制作过程中,却巧妙地运用了“以阳克阴”“以毒攻毒”的原理,对付那些怨念不深、实力不强的游魂野鬼,效果出奇的好!
还有那个她一首没敢尝试的“鸡蛋灌饼驱魔大法”,看似是街头小吃,但其配方中,却隐藏着一种极其古老的、利用“五谷之精,大地之气”来净化邪祟的道家秘术!
“师父……你老人家……到底还隐藏了多少秘密啊”
敖闰看着手中这本散发着淡淡油墨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暗料理”气息的《驱邪食谱》,眼神变得异常复杂。
她突然有种预感,这本书或许会成为她日后行走江湖、降妖除魔的一大助力?(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重口味。)
就在她沉浸在对师父“博大精深”的玄学(厨艺)造诣的惊叹和对未来“美食”生涯的无限遐想(恐惧)之中的时候,那个被她随手扔在桌角的破旧智能手机,又“嗡嗡嗡”地不合时宜地震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