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谁?”
“小刘、小王,还有从县城回来的大学生小李。”
林悦想了想:“让他们明天来技术中心报到,人多力量大嘛。”
第二天一早,技术中心就热闹起来。王志强的同学李华连夜从北京赶来,还带了一台高性能服务器。
“老王,你们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啊!”李华看着现有的系统架构图,“思路是对的,但实现方式可以更优化。”
“怎么优化?”
“算法方面,可以引入机器学习,让系统自动优化参数。硬件方面,传感器的布局和数据传输协议都可以改进。”
林悦在旁边听着,虽然不太懂技术细节,但感觉很有希望。
“李工程师,如果全力开发,多长时间能出成果?”
“给我两周时间,保证让你们的系统上一个台阶。”李华很自信。
“那就这么定了!”林悦一拍桌子,“志强哥,你全力配合李工程师。其他人负责数据收集和测试工作。”
接下来的日子,技术中心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李华和王志强天天对着电脑,从早干到晚。几个年轻人在田间地头采集数据,测试各种参数。
林悦也没闲着,她开始准备项目申报材料。技术方案、市场分析、财务预算、风险评估,每一项都要做得详细完整。
“晓梅,帮我查一下同类项目的申报情况。”
“林姐,我发现一个问题。”晓梅拿着一份资料过来,“省里今年的科技创新项目竞争特别激烈,好几个大学和研究所都在申报类似项目。”
林悦心里一沉:“具体都有哪些?”
“省农业大学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农科院的'精准施肥专家系统',还有几家科技公司的物联网项目。”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实用性和成本控制。”晓梅分析道,“大学和研究所的项目理论性强,但可能不够接地气。我们是从实际应用出发的。”
林悦点头:“这个角度很好,我们要突出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一周后,李华的算法优化初见成效。新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升了一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也大幅改善。
“老王,试试新的自动控制功能。”李华指着屏幕上的参数。
王志强操作了几下,田间的喷灌设备立刻响应,开始精准喷水。
“太棒了!这次真的可以拿出手了!”王志强兴奋得像个孩子。
林悦也很高兴,但她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李工程师,你这次帮了我们这么大忙,报酬…”
“别提钱,太俗了。”李华摆摆手,“我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如果申报成功,我考虑长期合作。”
“那太好了!”林悦真诚地说,“我们需要像您这样的技术专家。”
距离申报截止时间还有一周,所有材料基本准备就绪。林悦把厚厚一摞文件放在桌上,心情五味杂陈。
“志强哥,你觉得我们的胜算有多大?”
“技术方面应该没问题了,关键看评审专家怎么判断。”王志强也有些紧张,“咱们毕竟是个小村子,和那些大学研究所比起来,名气差太多。”
“名气不够,实力来凑。”林悦握拳,“我们有最接地气的应用场景,最实用的技术方案,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正说着,王建国跑进来:“林主任,省里打电话了,说下周要组织项目答辩,让我们准备15分钟的现场演示。”
“15分钟?”林悦心里一紧,“够吗?”
“够了。”李华站起来,“我们的系统己经足够稳定,可以做完整演示。”
“那就最后冲刺!”林悦看着大家,“这次机会对我们太重要了,成功了桃源村就真的要起飞,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继续努力就是。”
“不会失败的!”王志强坚定地说,“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团队,还有我们的决心,都是最棒的!”
夜深了,技术中心的灯还亮着。明天就要出发去省城参加答辩了,每个人心里都忐忑不安,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兴奋。
桃源村的命运,即将迎来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