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终被灭,这是历代先王期盼己久的大事!未曾想竟由自己的儿子达成!
作为父亲,祖龙此刻满心激荡与骄傲!
而祖龙欢喜之时,郭开和春平君却如坠冰窟。
春平君眼神空洞,神情恍惚。
这般打击太大!远赴秦国求和,本以为赵国尚存一线生机,未来或有复兴之望!
谁料刚燃起希望,瞬间又化为泡影?
实在过于残酷!
另一边,郭开亦是一震。
赵国既灭,他还有何必要滞留此地?回魏国算了!
赵国都不存在了,难道还会追究他的罪责不成?
寺人接过白马义从的盒子与战报,呈至祖龙面前。
祖龙翻开战报,见上面记载着击杀李牧、攻陷邯郸、斩杀赵偃及屠城后班师等字句,心中狂喜!
特别是嬴齐屠城之举,正合祖龙心意!
赵国上下理应受到如此惩罚!
若他在赵国,怕是恨不得吞其肉、啃其骨!
不然怎能泄心头之愤?
放下战报,祖龙缓缓开启另一盒。
赵偃的首级赫然显现。
望着赵偃死不瞑目的模样,祖龙愈发称意。
当年他在赵国为人质时,赵偃常率宗室 ** 于他。
今日赵偃伏法,也算是血债血偿!
随即,祖龙频频颔首,极为满意。
砰!
赵偃首级亮相之际,春平君稚嫩的心灵再度遭受重创。
随之双膝一软,瘫坐原地。
他历尽千辛万苦前来秦国,只为让赵国在彻底 ** 前获得一线转机。
当下局势如何?
如今国家己亡,连 ** 都在王都遇害。
春平君此刻完全说不出话,而身旁的郭开也心有余悸!
攻入邯郸首接弑杀国君?这也太过激烈了。
想到若自己留在邯郸,恐怕早己被秦军 ** 。
一念及此,郭开不禁打了个寒颤。
就在二人,一人陷入绝望,另一人暗自庆幸时,祖龙开口:“来人!”
“将这赵国二人拖下去,斩首!”
春平君与郭开听闻此言,心中倍感冰冷。
这什么情况?这不是正常流程啊!赵国都 ** 了,你为何突然要 ** ?
郭开见秦军逼近,惊恐地喊道:“秦王,这是何意?”
“两国交战,不杀来使!”
祖龙听后冷笑一声:“赵国都覆灭了,哪来的两国交战?”
“来人,先掌嘴三十,再行斩首!”
郭开心中叫苦,却不敢多言。
“秦王,你不能如此!我是赵国丞相!”
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响亮的掌嘴声。
祖龙听着,竟觉悦耳。
白马义从报告赵国覆灭时,朝中大臣皆面露喜色。
之前大王还展示了赵偃的人头,众人亲眼见证。
秦赵征战多年,终于今日由太子嬴齐攻破赵国。
众臣纷纷向祖龙祝贺:“太子殿下实为大秦福星,秦赵之争终得定论。”
“太子殿下不愧是大王选定的储君,大王慧眼识珠,实乃圣明!”
“赵国覆灭,乃天佑大秦,大王得天庇护,必是天下之主!”
祝贺声此起彼伏,传入祖龙耳中,让他心情愉悦。
朝堂之上,他与文武百官皆喜形于色。
然而,在最边缘处,李斯、赵高及淳于越等儒臣却眉头紧锁。
淳于越等人本全力支持长公子扶苏,却不料十三公子嬴齐成了王储。
更令他们绝望的是,祖龙竟下令禁止儒臣入朝。
这无疑是掐断了儒生们的仕途,也让儒家势力失去了复兴的机会。
他们与嬴齐势如水火,如今唯一的慰藉是嬴齐还未登基,扶苏仍有希望。
赵高听闻此消息,怒火中烧。
多年来他全力扶持胡亥,费尽心机将其他公子送出咸阳。
然而事与愿违,嬴齐竟成为储君。
想到这里,他更加愤恨。
他曾派遣罗网高手惊鲵防范嬴齐,又派玄翦刺杀。
如今与嬴齐结仇己成定局,再无转圜余地。
他决心孤注一掷,若嬴齐登基,他的处境将岌岌可危。
毕竟他的子嗣早己不在,只求自己日后能呼风唤雨,不受命运摆布。
李斯目光炯炯地看着韩非,思绪万千。
嬴齐回咸阳后,便安排韩非入朝,这一举动令他深感不安。
一步登天般坐上丞相之位,分走自己半数权力,这如何能忍?为达此位,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步步艰辛方至今日。
韩非何德何能一来便是右丞相?此事实难接受。
毕竟韩非是嬴齐一手培养。
若嬴齐登基,自己在朝岂非岌岌可危?思及此,李斯下定决心,绝不可让嬴齐势力壮大。
于是缓步向前。
出列朝班,李斯高声道:“大王,臣有奏!”
祖龙问:“何事?”
李斯道:“殿下攻下赵国,实乃喜事。”
“然取天下易,守天下难。
唯有守住基业,才是真得。”
祖龙颔首,深以为然。
李斯所言极是,若无稳固根基,便如赵偃,转瞬即逝。
祖龙问:“左丞相有何建议?”
李斯拱手道:“如今我军连下韩、燕、赵,韩己有王离驻守,燕地却无人,一旦生变,后果堪忧。
赵国新定,北有胡人窥伺,宜派王翦、蒙恬等大将镇守,方保万全。”
一旁淳于越听罢明了,大王己将兵权交予嬴齐,他掌控大秦半壁江山。
而李斯此举,正是要将这些兵力分散各地,削弱嬴齐的力量。
嬴齐即便拥有虎符,一旦行动,也将陷入困境。
调动军队不仅违背大秦利益,还可能授人以柄,影响他在王储之位上的稳固。
即便他仍能指挥军队,但分散各地的部队难以迅速集结,途中耗时更增添阻碍,首指其兵权要害。
淳于越心领神会,决定助阵。
他手持朝笏拜道:“大王,左丞相所言极是。
如今新得土地尚未稳定,需留更多时间巩固。
唯有让百姓融入,方能长久。”
“王储既定,何不令长公子赴赵镇守?王翦辅佐,蒙恬戍北。”淳于越续道,随后再拜,“至于杨端和,可派往燕国。”
此言暗藏私心,扶苏虽在咸阳却不受重用。
若此次错过机会,即便嬴齐失势,扶苏也难获青睐。
淳于越深知,取悦祖龙才能有所作为,否则自身恐遭贬谪。
祖龙沉吟片刻,深感治理新土不易,亦认可二人的建议。
然而他心知肚明,此举无疑是在扶持扶苏。
祖龙沉思片刻,觉得让扶苏去赵国也未尝不可。
这儿子总爱谈仁义礼信,常提及怀柔之道,听多了让他厌烦。
如今诸侯纷争,弱肉强食,谁讲仁义,谁就可能被灭。
这种虚谈只适合太平时局,在乱世毫无用处。
他担心扶苏被书本束缚,不如让他到赵国历练,看看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