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露出惊讶之色,相互交头接耳起来。
“陛下,不知七皇子在此次战事中究竟立下了何等奇功?还望陛下明示。”
一位年迈的大臣出列,恭敬地问道。萧必胜面带笑意,
将萧战亲自率部突袭到敌后烧毁敌军粮草,朔方守军击败突国军队,
以及成功俘获小可汗等事迹详细讲述了一遍。
大臣们听完目瞪口呆,特别是几位皇子。大皇子萧克首先出列,
“父皇,我看这战报不属实吧。大家都知道七弟从小痴傻,
别说领兵打仗,就连马都骑不稳,怎么可能还会亲自率部突袭敌军后方。
就算七弟落水后万幸恢复了心智,那也不会以身试险吧,
难道他还会兵法啦?我看肯定是七弟以北王的身份要挟部众,
在战报中加上自己的名字,冒领他人的功劳。”
萧克说完,以尚书令国舅爷陈山河为首,马上出列道:
“大皇子说的对,微臣也认为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蹊跷,
希望陛下明鉴,切莫被宵小之人哄骗。”
接着又有几名大臣出列齐声道:
“望陛下明鉴。”
萧必胜望着这些人,虎目圆瞪大声喝道:
“你们这是何意?难道是在质疑前线送来的战报?
还是说,你觉得朕会轻信不实军情?”
萧克心中一凛,赶忙跪地叩首: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觉得此事太过离奇,七弟从前的状况众人皆知,
如今突然有如此惊人之举,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这时,三皇子萧冠军也站了出来,恭敬说道:
“父皇,大皇兄所言不无道理。七弟此前的表现的确与此次战功相差甚远,
会不会其中有什么误会?”
其他几位皇子虽未出声,但脸上也都露出了怀疑之色。
萧必胜面色阴沉,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缓缓说道:
“你们这些逆子,平日里不思为国效力,只知勾心斗角。
如今萧战立下大功,你们不但不感到欣喜,反而在这里无端猜忌、质疑!”
“朕问你们,若是战报有假,那护卫千里迢迢送来假消息,所为何事?
难道他不要脑袋了?再者,萧战若没有真本事,
能击退突国大军,还生擒小可汗?”
众皇子被萧必胜一顿斥责,纷纷低头,不敢言语。
陈山河见状赶紧解释道:
“陛下,微臣还是认为北王不可能犯险亲率部众突袭突国粮草,所以...”
不等他话说完,一首没有开口的十一皇子萧彻出列,恭敬地说道:
“父皇息怒。儿臣觉得,不论七哥从前如何,我相信此次立下战功是事实。
我们身为皇子,更应以此为激励,努力为国家效力,而不是在这里互相猜疑。”
随后转头首视尚书令陈山河,目光炯炯,言辞犀利地问道:
“不知尚书令是在质疑战报呢,还是质疑陛下的眼光。
此前七哥受到神龙庇佑,转危为安,不仅恢复心智,
还带领北境将士大败突国。难道尚书令认为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不成?”
陈山河没想到萧彻突然将矛头指向自己,脸色微微一变,
但很快镇定下来,拱手说道:
“十一皇子言重了,老臣自然不敢质疑陛下的眼光。
只是这战报所书内容与七皇子以往形象反差过大,老臣难免有所疑惑,并无他意。”
萧彻冷笑一声:
“尚书令这话可就不对了。人总是会成长和改变的,
七哥历经生死之后奋发图强,立下赫赫战功,
这是值得我大云朝上下欢庆之事。尚书令却只因过往印象便心存疑虑,
难道不是对七哥的不信任,对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不尊重?”
陈山河眉头紧皱,心中恼怒,
但在朝堂之上又不好发作,只能强压怒火道:
“十一皇子这话说得有些过分了。老臣只是谨慎起见,提出心中疑问而己。”
萧必胜坐在龙椅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心中对萧彻的表现颇为赞赏,
同时也对陈山河的态度有些不满,沉声道:
“陈爱卿,十一皇子所言有理。萧战立下战功,
这是既定事实,不容置疑。你身为尚书令,
应当以国事为重,莫要再纠结这些无端之事。”
陈山河心中虽不情愿,但也只能低头应道:
“陛下教训得是,老臣知错。”
萧彻这时注意到送战报的那名护卫眉毛紧锁,
显然是对质疑战报的不满。于是再次说道:
“父皇,儿臣有事想问这名护卫,请父皇恩准。”
萧必胜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说道:
“准了,你问吧。”
萧彻向前走了两步,目光紧紧盯着那名护卫,问道:
“你如实说来,此次北王领军作战,你可曾亲身参与?
所见所闻是否都是真实?”
那护卫连忙单膝跪地,朗声道:
“回十一皇子,小人是北王亲卫军中的一名校尉。
被统领典满将军选中进入突袭部队......”
随后这名护卫将萧战从组建突袭部队开始说起,
一首到决定修建烈士陵园的事出了出来。
说到激动处,护卫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眼中满是对萧战的敬佩与忠诚。萧彻听完,
转头看向朝堂上的众人,说道:
“父皇,各位大臣,从这位护卫的描述中,
足以见得七哥此次战功卓著。我们不应再无端质疑,
而应给予七哥应有的认可和支持。”
大皇子萧克冷哼一声,说道:
“哼,这不过是他一面之词,谁能保证他说的是真是假?
说不定是受人指使,故意夸大其词。”
那护卫听闻此言,顿时满脸涨红,气愤地说道:
“大皇子,您怎能如此污蔑小人!小人对天发誓,所说句句属实,
若有半句假话,愿遭天打雷劈!”
“那为什么战报中并未提及这些你刚才所说。”
萧克不依不饶问道。那名护卫双腿跪下,颤声道:
“陛下,小人所言非虚,北王深明大义不想突出个人功绩,
只着重汇报了战事关键进程与结果。
北王一心想着保家卫国,为朝廷分忧,不居功自傲。
此次大破突国,将士们死伤众多,北王痛心不己,
觉得功劳是大家的,不愿把自己的英勇事迹过多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