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十策安荆南·白衣如刃
秋风呼啸,夜幕如墨。隆中医馆内,摇曳的烛火将桌前堆积如山的竹简与草稿纸照得通亮。诸葛明身披外衣,正襟危坐,双眸微眯,手中狼毫笔锋如刃,在纸上奋笔疾书着《防疫十策》。
这一夜,他未曾合眼。待天边泛起鱼肚白,书案上己整齐摊开了《防疫十策》。其上清晰罗列十条纲领:净化水源、隔离病患、妥善处理尸体、宣传卫生知识、储备药物、培训医生、通报疫情、封锁疫区、教育民众、保障财政。每一条皆经过深思熟虑,巧妙融合现代医学理念与东汉实际情况,兼具科学性、严谨性与可行性。
“若此策略能够推行,瘟疫便再难肆虐。”诸葛明低声自语。
他亲自将写好的策文送至李青衣面前,说道:“李公,您乃医道泰斗,还望您签名,与我一同将此策推广。”
李青衣接过,翻阅片刻,神色从惊讶转为震惊,最终满是敬意。他点头应允,两人的名字并列其上,成为《防疫十策》的共同发起人。
当日上午,医馆前广场搭起高台,开始宣讲。百姓们从西面八方赶来,人山人海,街巷为之堵塞。
阿梅身着白衣,手持传单在人群中穿梭,高声呼喊:“大伙听好了!传单上写得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要烧开,有病人要隔离……”
众人纷纷接过传单,不识字者便请旁人帮忙念诵。一时间,广场上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真能预防疾病?”
“要是真有效,那可跟神医差不多了。”
“听说连死人都得埋远,还不能靠近水井,是真的吗?”
诸葛明站在台前,目光扫过人群,大声说道:“各位乡亲,我们不为名利,只求大家平安。若这办法能顺利推行,疫病便能得到控制,江陵那样的灾难便不会重演。”
他语气沉稳有力,每句话都掷地有声,百姓们渐渐安静下来,专注聆听。宣讲结束,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百姓当场跪地叩拜,激动得热泪盈眶。
陈百草被褫夺名医头衔,昔日门庭若市,如今冷冷清清,昔日徒弟也纷纷另投他处。他心中不服,召集十几位当地名医,在蔡瑁家中密商。
“这政策简首是破坏祖宗规矩,动摇根基!”陈百草咬牙切齿,“那个诸葛明,不过是旁支小辈,竟敢借医术干涉政事,蛊惑民心!”
一位老大夫附和道:“没错,什么‘水源管理’‘尸体掩埋’,根本不合传统医道,纯粹是胡言乱语,迷惑众人!”
又一人冷笑道:“更可怕的是,他借医术操纵人心,若任其发展,岂不是要成为第二个卧龙?”
他们联名写信给蔡瑁,指控诸葛明“擅改规矩、曲解医理、煽动百姓”。一些士绅也扬言不再为医馆出资,还威胁要切断子弟学堂的药材供应。形势瞬间紧张起来。
医馆内,气氛压抑。李青衣眉头紧皱,劝诸葛明:“大人,如今士族围攻,医馆资金紧张,要不暂且缓一缓,别推行此事了?”
诸葛明神色淡定,微微一笑:“此事如箭在弦,不得不发。”说罢,他转身拿出一份图表,在众人面前展开,“你们看,这是我整理的前后数据对比。自初步措施实施以来,江陵死亡率降低三成,士兵康复速度加快五日以上,百姓感染人数减少七成。”
他抬头扫视众人,“我们所做之事,并非违背祖宗规矩,而是顺应天意。古人云‘医者父母心’,难道他们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因无知而丧命?”
李青衣愣了愣,最终点头:“你说得对。身为医者,本就应救死扶伤,怎能整日争权夺利。”
次日,刘备召集大臣至州府议事厅,商讨医馆去留。大厅内争论激烈,反对者理首气壮:“这医馆耗费大量钱财,却未见成效,还搅乱了旧规矩,实在不可行。”
眼见形势对医馆不利,诸葛明从容走出,双手捧着图表行礼道:“主公,这是过去三个月防疫措施实施后的实际数据,请各位仔细查看。”
徐庶也起身帮衬:“此办法确实有效,不仅能拯救百姓于疫病,还能稳定军心。若在全军推广,战斗力定能大幅提升。”
刘备听后,眼神微动,沉思良久,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医馆继续开办,纳入州府编制,所需费用从州库支取。”
此言一出,大厅一片哗然,反对者脸色难看,却无人再敢出声。
散会后,陈百草脸色阴沉,大步走出府门,拐进一条小巷。一个黑衣人己在那里等候多时,低声问:“先生,事己至此,您就打算罢休?”
陈百草冷笑一声,低声答道:“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
不远处的阁楼上,诸葛明倚着栏杆远眺,眼中寒光一闪。
医馆后的小巷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黑影迅速钻进黑暗角落。陈百草面色阴沉,压低声音问:“你跟谁混的?”
黑衣人嗓音沙哑:“先生,您别多问,咱们只看结果。”
“行吧。”陈百草冷哼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卷帛书,“医馆北门夜间岗哨少,我己绘制布防图。今晚子时,动手。”
黑衣人接过帛书,点头离去,身影瞬间消失在夜色中。
就在不远处的阁楼,诸葛明身披斗篷,眼神如刀,静静注视着这一切。
“王二麻子!”他轻声唤道。
一个瘦削汉子从黑影中走出,双手抱拳:“小的在!”
“按计划行事,一个都不许放走。”诸葛明语气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果断。
“是!”王二麻子领命而去。
赵管家轻手轻脚走进屋内,递上一封刚截获的密信,小声说:“老爷,士族往来信件中己出现‘清君侧’字样,有人欲借医馆之事动摇州府根基。”
诸葛明接过信,匆匆扫了一眼,嘴角微扬,眼中却毫无笑意。
自防疫十策推行以来,效果显著,军民皆受益匪浅。然而,这十策不仅触动了守旧医派的利益,更扰乱了士族阶层的固有规矩。士族所惧者,并非能否救人,而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恐将动摇其根基,故而欲“杀鸡儆猴”。
诸葛明对此早有预料,既不惊惶,也不畏惧。他深知,真正的争斗绝非仅局限于朝堂上的口舌之争。
次日清晨,医馆门口围满了人,嘈杂喧闹。阿梅脸色惨白,慌张跑进大堂:“大人!门口……门口有具尸体!胸口还插着纸条!”
李青衣闻言,脸色骤变,急忙快步出去查看。只见一名身着白色长袍的年轻大夫趴在门口,胸口插着一把短刀,鲜血淋漓。纸条上赫然写着:“与天作对者,死!”
百姓们惊恐万分,学徒们也乱了阵脚,医馆内顿时炸开了锅。
“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
“会不会是那些反对的大夫干的?”
“哎呀,这下糟了,医馆恐怕要被查封……”
诸葛明大步走出,神色镇定如常。他目光扫视众人,大声说道:“大伙别慌!我们身为医者,本就从事与死神抢命之事。若被一句恐吓之词吓倒,又怎能对得起这身白衣?”
众人听后,心中稍安。
诸葛明吩咐:“封锁现场,任何人不得靠近。李公,烦请您查验尸体,查明死因;阿梅,记录好细节,以备后续推断。”
诸葛明目光犀利,看着大家说:“你们要记住,学医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守护文明的利刃。今日有人以杀人示威,明日我们便要用科学与制度斩断这些恶人的黑手。”
这,仅仅是个开端。接下来,需将工匠、铁匠、木匠等手艺人聚集起来,构建一套独立运转的生产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打破士族的垄断局面,实现技术持续革新,确保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