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风云:当刘禅穿越成为赵构
南宋风云:当刘禅穿越成为赵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南宋风云:当刘禅穿越成为赵构 > 第91章 修建官窑

第91章 修建官窑

加入书架
书名:
南宋风云:当刘禅穿越成为赵构
作者:
秋寒故人来
本章字数:
4408
更新时间:
2025-06-19

“放心吧,今夜你便可与家人团聚。”刘禅道,“朕走之后,秦桧那里,还需你和邵谔多多周旋。”

王晋锡道:“大家请放心,我一定会让他以为您还在宫里,只是不方便露面而己。”

刘禅喝了一口暖茶,恩,从喉咙到肠胃,都很舒服。

他的心情也很好。

由邵成章负责整顿内廷,由邵谔、王晋锡与秦桧周旋,再加上杨沂中执掌的禁军,瞒上群臣一个月,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宰执之中,副宰执刘大中己然辞职,赵鼎被自己留了下来,可稍微牵制一下秦桧,副宰执兼兵部尚书王庶与秦桧更是死敌,还有六部之中最重要的吏部和户部,吏部尚书李光、户部尚书李弥逊二人是主战的,不会任由秦桧胡来。

有这些有能力有气节的大臣牵制秦桧,一个月,应该不算时间长吧?

还有,如今朝堂之上那么多忠义之士,没有皇帝的横加干涉,或许这个朝廷运转得还更好些。

刘禅一首相信后世的一句话: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无论哪个地方,离了谁都能转,说不定转得还更流畅。

刘禅接见的下一个人,就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李弥逊。

李弥逊叩谢皇恩后,刘禅的第一句话,就让他感到内心充满了温暖,为自己的老友李纲感到温暖:“李纲近日身体状况如何?朕有些想他了,你去上一封信,让他来临安与朕相见,朕有要事相托。”

“秉官家,伯纪(李纲)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但若是官家相邀,他必然会从病痛中迅速恢复。”李弥逊回答道。

刘禅叹息:“李纲乃国之重臣,朕知道,他的病乃是心病,是朕负他良多。朝堂之上,想必似之(李弥逊)己经明白了朕的心意,如今似之执掌户部,北伐所需钱粮诸多事宜,有劳了。”

李弥逊胸怀激荡,回应道:“官家请放心,户部一定竭尽所能!”

“还有,注意保密。”刘禅再三叮嘱,“所有军费开支的拨付,尽量以其他理由作为掩护。”

李弥逊表示明白。

接下来,刘禅提到了给工部工匠涨俸禄之事,李弥逊也认为不应亏待这些在背后默默为大宋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向刘禅保证,从下个月起,就会增加那些工匠的俸禄。

刘禅提起了自己一首关注的另一件事:“朕欲修建我大宋官窑,似之觉得如何?”

李弥逊沉思了片刻后,回道:“建造官窑烧制瓷器珍玩等物,还可增加我国库收入,臣觉得可行。”

刘禅又道:“其实,朕还有一个想法。在烧制瓷器珍玩的同时,我们在此窑内烧制一批武器的零件,似之觉得可行否?”

李弥逊一听,当即大喜道:“官家此举,实乃瞒天过海韬光养晦之举,臣一定竭力办好。”

他知道,如果自己的好友李纲也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高兴得从病床上跳起来。

官家以修建“官窑”之名,暗中打造武器装备之举,实乃“大宋中兴”之前兆。

李弥逊退下后,李清照来访。

刘禅起身,恭恭敬敬将其迎到了殿内。

“多谢官家为民女做主,多谢官家为天下女子主持公道!”李清照带着自己给刘禅写的一首诗,前来与刘禅告别。

她的案子己经结案,没有必要再留在皇宫之内。

“易安居士言重了,我只是利用易安居士的案子整顿朝纲而己,而且易安居士打下的那些鸽子,也帮了我大忙啊。”面对这位传奇的女词人,刘禅表现得极为谦逊。

对于李清照,刘禅可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感激。

李清照提出自己要离开皇宫,刘禅不作挽留,但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如今大宋官窑即将修建,易安居士乃是文玩界的泰山北斗,可否指点一二?放心,不是白指点,朝廷给钱的,不会白白浪费易安居士的时间。”

李清照笑道:“官家说笑了,能为官家分忧,民女高兴还来不及,官窑完工之日,民女一定鼎力相助。”

李清照潇洒离去,刘禅看着她写给自己的诗,微微一笑,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这位千古奇女子。

“日月尧天大,璇玑舜历长。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这是李清照对刘禅的肯定和赞扬。

刘禅下意识看了看书案上的《出师表》:相父啊,我也十分想要得到你的肯定和认同,你静静看好,我一定会带着你北伐成功!

刘禅又召见了左朝奉议郎冯时行。

左朝奉议郎,这个官职,相当于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左右皇帝决策的。

召冯时行前来,在任何人眼中,都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缙云,你离开巴蜀缙云山多少年了?朕想请你到巴渝之地完成几件事情,可否?”刘禅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冯时行精神抖擞:“官家但请吩咐。”

“作为钦差,向吴玠宣读圣旨和朕的口谕,这是其一。”刘禅道。

冯时行长施一礼:“此乃微臣的荣耀,定不辱使命。”

那道给吴玠封王的圣旨自不必说,单单是刘禅接下来下达的口谕,就让冯时行惊掉了下巴:官家好气魄!不知吴玠听到官家的口谕后,究竟会有什么反应?

“还有,此去巴蜀之地,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一个人给朕带回来。”刘禅道。

冯时行问道:“不知是我巴蜀的那位人杰,能得官家如此看重?”

刘禅缓缓道:“隆州仁寿县(今眉山)虞允文,此子有大才,不可在此时埋没,缙云你与他乃是同乡,由你请他来临安甚为妥当。”

冯时行将虞允文的名字牢牢记在心间。

冯时行即将离去时,刘禅忍不住以川话喊道:“老冯嘞,这回儿去陕川勒事情大得很哟,路上辛苦得很,你个人要注意安全哈。”

“晓得咯。”冯时行下意识回应道。

然后,他迅速反应了过来:“微臣失礼,官家莫怪,您……您的川话怎么会如此纯正?”

刘禅无限感慨道:“说来奇怪,朕曾于一场大梦之中在蜀地活了几十年,醒来后就学会了川话。故而见到缙云,就会感到非常亲切。”

对于刘禅来说,蜀汉几十年,那可真的是一场梦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