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现在对“钱”很敏感,就差做梦都在搞钱了。
当他听说要“还钱”,第一时间醒了过来。
“什么钱?还谁的钱?”刘禅一脸茫然。
“嘻嘻,当然是还我茅山的钱。”小道士见刘禅醒来,笑嘻嘻道。
刘禅了解了前因后果后,表示这个钱肯定会还。
修道观……修临安行在……军费……
刘禅嘴上说的轻松,心里都快急疯了,上哪里搞这么多钱去?
等等,临安行在,也就是现在临安的皇宫,它还有必要修么?
都准备收复汴京城了,还把钱砸在临安皇宫干什么?
都怪这该死的赵构,在脑海中留下的“修建临安皇宫”的执念太深。
值此大宋风雨飘摇之际,是否继续修建临安皇宫,早己成为主战与议和两大派系角逐的战场。
以前的赵构,那必然是要花大力气修建临安皇宫的。
如今刘禅掌控了这个身体,怎么还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老神仙,不知重新修建茅山道观需要多少钱?”刘禅问道。
张椿龄伸出了两个手指头。
“两百万贯?这倒不是不可以。”刘禅的心内其实是一惊的。
修建道观这种东西,那可是上不封顶。
后世之中,建一个小型道观,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之间便可完工。
而大型、豪华的道观,则可高达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
刘禅粗略算了一下,两百万贯差不多和后世某个时代三十多亿元的纸币相当了。
这位老神仙要的是多了点,可他神通广大,能出现在自己梦中,自那一梦之后,自己体内赵构的魂魄好像平静了许多,自己再也没有头疼过。
而且今日这老神仙还救了自己,说啥这份儿恩情也要还。
杨沂中和韩世忠在旁边听得都是小心肝一颤,这位道爷可真敢要。
两百多万贯啊,那是多大的一笔巨款?
“多谢官家,君无戏言,老道我可就笑纳了。其实老道我想说的是二十万贯足矣,其实节俭一点,用得材料别那么考究,两万贯也能行……”张椿龄手捻须髯,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刘禅手抚胸口:“我心口儿疼,荣我缓会儿。”
他是真的心疼马上要花出去的钱。
“官家,兹事体大,可否廷议之后再做决断?”韩世忠提醒道。
国库的钱,和如今刘禅兜里的钱,那是两回事儿。
刘禅如果想要动用国库的两百万贯钱,必须经过“廷议”。
至少,宰执们必须得点头同意。
虽然很多时候,宰执们也不会头铁到硬要驳回官家的旨意,但如今这种情况,还真不好说。
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要用钱的地方,确实太多了。
“如今国库的钱,就像武大郎卖的炊饼,它就那么大点儿,太难分了。”刘禅苦笑道。
“武大郎是谁?”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
不过他们倒是听懂了刘禅的意思:现在分钱是个难事儿。
刘禅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武大郎的故事,也就是水浒传的故事,现在还没有问世。
写水浒传故事的施耐庵,还没有出生呢。
“爷爷,那两百万贯,你真要啊。”小道士问张椿龄道,“看得出来,大宋官家现在很缺钱,我们再宰他一笔,这不太好吧?”
张椿龄道:“什么宰不宰的?既然官家诚心想与我道门结个善缘,那么心诚则灵。如何看出一个人心诚不诚?两百万贯的心,那必须是十二分地诚。”
刘禅手抚胸口:“老神仙请放心,我一定说话算话。”
刘禅的心,差不多己经飞到汴梁城的地下密库中去了,他很期待,那宝库之中,究竟藏了多少金银财宝?
杨沂中和韩世忠不再说话,就冲这老道士救了官家一命,再多的钱花出去,那都是值得的。
刘禅邀请张椿龄和小道士回皇宫一叙。
小道士眼中一亮,不料张椿龄却拒绝了:“多谢官家美意,不过我们爷孙还有要事要做,下一次的朝会过后,我会去皇宫内叨扰几日,并为官家解惑。”
“不知是何事?是否需要我等帮忙?”刘禅问道。
对于自身的状况,刘禅很想让张椿龄帮着自己确认一下。
譬如,这《皇极经世书》究竟有何妙用?
譬如,自己的气运是不是真的和秦桧相连?
还有,自己的性命和秦桧是不是也有什么关联?
但这些事情都太过玄妙,他不好当着杨沂中和韩世忠的面询问。
自己的一些秘密,还是只有自己知道的好。
刘禅凭着首觉,相信眼前的这位老道士,肯定能告诉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
张椿龄道:“这个忙官家帮不上。我遇到了一个年轻才俊,与我道门有缘,这几日他正好在临安,我要去传他修仙之道。”
“不知是什么样的年轻人,居然能让老神仙如此看重?”刘禅随口问道。
提到此人,张椿龄忍不住嘴角露出笑容:“哈哈……此人文武全才,根骨极佳。绍兴二年便考中了我大宋的举人,可惜因为言辞激烈,力主与金人开战,得罪了秦桧,被革除学籍,永不叙用。”
“当真是可惜,不知老神仙可否为我引荐?我一定重用此人。”刘禅道。
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而且还与秦桧有仇怨,这样的人,正是刘禅渴望得到的“贤才”。
张椿龄微微摇头:“官家想要用此人,恐怕无法如愿。”
“为什么?”刘禅问道。
“今年三月,此人负气之下,参加了金国的武举选拔,甲科第一等啊。只可惜金国那帮人也不识货,只让他任征酒小吏,他愤而辞职。一个金国的武状元,官家敢用,其他人敢用么?”张椿龄问道。
刘禅有些失神,张椿龄的描述,怎么那么像历史中的一个名人呢?
“老神仙在什么地方遇到的他?”刘禅问道。
张椿龄不知道刘禅为何会有如此一问,还是回答了刘禅:“甘河镇。”
刘禅基本确定了张椿龄口中的人是谁:“他是不是姓王?”
张椿龄一愣:“官家莫非也认识此人?”
刘禅真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得到了一位道教大能的消息。
王重阳,原名中孚,入道后,号重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