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中书舍人潘良贵、御史中丞常同均被罢免。
赵构以“都是小孩儿,且与放行”为由,要强行下旨。
赵鼎顶着压力,硬是让赵构不得不收回封赵璩为吴国公的成命。
如此一来,赵鼎和赵构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再加上秦桧不停在一旁煽风点火,这两人之间的君臣关系能和谐才有鬼了。
刘禅了解了前因后果后,对汪藻道:“还请汪卿继续为我解惑。”
汪藻道:“秦桧推荐萧振任侍御史,一下子将他拉入了桧党之列。”
刘禅感到有些无奈,从赵构脑海中残留的信息可知,这个萧振本是赵鼎荐引的,算是赵鼎的门生,可他却转头投入了秦桧的怀抱。
汪藻继续道:“萧振进入台阁后,立刻弹劾参知政事刘大中,使其被免职。”
参知政事刘大中,乃是副宰相,是赵鼎坚定的追随者。
秦桧当然要想尽办法将他给除掉。
萧振弹劾刘大中的理由很简单:“刘大中身为宰制,居然不孝顺,对自己的老父亲极差!”
赵构曾标榜大宋以孝治天下,就连与金国议和的理由,都是要恭迎自己母后韦氏。
在当世人的心目中,一个人不孝顺,那对国家的忠诚也好不到哪里去。
身为宰制执,竟然不孝顺,这是多么大的“硬伤”。
赵鼎想保他都保不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刘禅夺舍赵构前的半盏茶时间里。
那天为什么没有见到赵鼎?
赵鼎看到刘大中拜谢赵构后离去,小声自语道:“萧振的本意不在刘大中,而在我啊。”
赵鼎心灰意冷之下,感到身体不适,特向赵构告假了。
这两天,主战一方引起的舆论中心是刘禅那一刀尽显大宋国威,当今官家主战之心己显,接下来肯定要“北伐”。
议和一方掀起的舆论风暴就有点意思了。
那个弹劾刘大中的萧振西处散布谣言:“赵丞相不待指责,就会自行去位。”
正好殿中侍御史张戒弹劾给事中勾涛,勾涛说:“张戒攻击我,绝对是赵鼎的意思。”
给事中勾涛也不是善茬,开始散布另一个谣言:嘿,知道吗?赵鼎结交台谏官员及诸将,有谋反的意思啊。
想都不用想,这些手段和谣言背后,都有秦桧秦大相公的影子。
对于这样的污蔑和造谣,赵鼎一方居然没有一个出来反驳的。
在他们这帮“清流”看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面对流言蜚语,不用管它就行。
可是,流言自破那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他们有那么多时间么?
而且这谣言一旦形成气候,那就可能真的不是“谣言”了。
赵鼎听说了这风言风语之后,气得昨天晚上连饭都没有吃。
赵构原本就有的猜忌,赵鼎他能感受到。
如今秦桧一帮人气势汹汹的围堵,赵鼎也能感受出来。
汪藻作为赵鼎的手下,曾听到了赵鼎感慨:“刘大中持论公正,被秦桧之党所嫉恨。我的意见与刘大中相同,刘大中去职,我怎能独留?”
萧振所言:“赵丞相不待指责,就会自行去位。”
别人信不信不知道,反而是赵鼎赵相公往心里去了。
听着汪藻阐述前因后果,听着赵鼎的某些表态,刘禅心内感慨:赵鼎啊赵鼎,遇到秦桧这样的官场恶棍,你躲什么,你就不能再抗争一下么?你一走了之,任由秦桧一相独大。是,你算耳根清净了,也搏了一个“贤相”的美名,就没有想过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其实站在赵鼎的角度,他此时自行乞求辞职,或许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官家猜忌不停、秦桧刀子不停、群臣谣言不断,还能怎么办?
不如归去啊。
刘禅称赞了汪藻之后,有些不解地问道:“汪卿平日里素不参与这些所谓的‘党争’,今日却是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刘禅知道,赵构身在宫中,很多消息并不清楚。可汪藻这些人对自己衙门里的事情和人,那都是门儿清。
谁是谁的人,谁的背后站着哪位大相公,谁和谁的关系好些,这些东西汪藻他们肯定都清楚。
就看他们愿不愿意给赵构汇报。
这样的汇报和掏心掏肺,是有风险的。
在赵构主张议和时,汪藻肯定不会说这些事情,也不会提前告诉自己上级赵鼎的某些想法。
当然,类似于秦桧这样的小人除外,捕风捉影、暗地使坏是这类人的看家本领。
“秦桧是奸臣,他要卖国。”汪藻沉声道,“倘若官家也要一心议和,老臣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可官家这份封王的圣旨,再联想到官家那一刀,老臣斗胆揣摩圣意,自认为看懂了。”
刘禅看着汪藻微微的眼睛,知道他看懂了自己给吴玠“封王”的深意。
“汪卿相信朕么?”刘禅问道。
“老臣幸得官家厚爱,虽然担任中书舍人,但也同时领着龙图阁首学士的俸禄。不敢隐瞒官家,我原本想要与赵相公一同乞辞,如今在乞辞前,我想再为大宋和官家做些什么。”汪藻道。
刘禅那一刀,实是砍出了汪藻的血性。
血性,一般都与年轻人挂钩。
但汪藻这样的人,到了老年同样有血性。
以前赵构的议和主张寒了很多人的心,浇灭了很多人的热血。
刘禅朝堂上那一刀,把汪藻己经冷了的热血又激发了出来。
刘禅道:“汪卿,我一定会让你看到一个你期待的大宋。”
汪藻道:“老臣定尽全力。”
汪藻回到中书省,嘴里不停念叨:“如此书法珍品,如果封驳,还有王法么?”
其他人面面相觑。
老汪今天真的不对劲儿。
刚才那道圣旨,那是用来欣赏书法的么?
“封王”那么大的事情,事先任何人都没得到哪怕一丝风声,这不符合常理啊。
谁知道背后又要牵扯出什么大事情来?
不过这帮人也都是人精,既然汪藻刻意避开,主动去办理这件事情,那自然有他的想法和道理。
那道圣旨绝对是个大麻烦,正常人想躲都来不及,如今有汪藻主动站出来承担,对于他们来说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