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道:“你完全可以仿照韩世忠的笔迹写一封信。”
岳飞:“……”
秦桧:“官场之中只有利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今官家欲行议和之事,韩世忠却几番行刺金使,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你我联手除掉韩世忠,乃是大忠。”
岳飞:“……”
秦桧:“莫非宣抚相公还念着与韩世忠的情义?官场之中,大家都带着面具,尔虞我诈才是常态,真心相付只有死路一条,只有自身安全和手中的权利才是最真实的。除掉韩世忠,于大家都有利。”
岳飞实在忍无可忍:“官场再下流再腌臜,也总不能无端诬陷他人吧?韩世忠人品如何我再清楚不过。老韩他不可能谋反!秦相公让我诬陷老韩,我告诉你,这——不——可——能!秦相公请回吧,岳飞家境贫寒,招待不周,还请秦相公恕罪!”
岳飞首接选择了送客出门。
秦桧那张老嘴一张一翕,说不出一句话来。
岳飞认的是人间公道,认的是同袍战友之情。
秦桧认的是官场现实之道,认的是南宋朝堂的生存之道。
他们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错。
秦桧甚至还觉得自己有些委屈:岳飞啊岳飞,枉我三更半夜来拉你入伙儿,你居然如此不识抬举,这是你逼我的,你和韩士忠等着瞧吧!
世间秦桧常有,而岳飞不常有。
这便是那个时空的悲哀。
岳飞和秦桧都对对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二人这一场会面以双方均怒火冲天结束。
秦桧决定第二天早上就去皇宫告发韩世忠。
他相信,有张去为在宫里帮自己,肯定能扳倒韩世忠和岳飞。
殊不知,刘禅也在想尽办法对付他秦桧。
刘禅没想到自己无意中将李清照安排在坤宁殿,居然带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
当杨沂中向他禀报鸽子跌落于坤宁殿这件事时,他便猜测可能是李清照的杰作。
毕竟坤宁殿其他人没这方面的特长。
可他所了解的那个时空的历史中,李清照也没这个技能吧?
看来,所有人还是小瞧李清照这位奇女子了。
刘禅己经看完所有的纸条,他正在陪李清照对饮:“朕真的没有想到,易安居士送给了朕这么大一件礼物。”
“官家说笑了,我只是凑巧促成此事。”李清照不敢贪功。
她可没忘记,自己现在可是“戴罪之身”。
“易安居士觉得《宋刑统》中针对状告丈夫要受刑的规定是否合情?”刘禅问道。
李清照笑道:“官家这是何意?您是要我这局中之人说实话,还是说奉承话?”
刘禅道:“我自然是想听实话。”
李清照道:“当然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难道我等女子嫁错了人,就要认命,就要忍受虐待至死?当日我若不反抗,很有可能会被张汝舟那个贼人折磨至死。”
刘禅点头:“我也觉得这样很不合理。所以以易安居士之案,趁机将此条律法废除,易安居士觉得如何?”
李清照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酒杯,起身拜谢:“民女替天下所有凄苦女子谢官家大恩!”
李清照真的没有想到,当今官家不单单是要查办某些官员,更是准备借此机会修改《宋刑统》。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修改《宋刑统》,乃是从根源上颠覆现在大宋的某些积弊陋习。
宋朝的律法己经相当健全,即使是这样,在那些大家大户、权贵高层之中,虐待自家女眷、甚至以死刑杀害女婢之事从未断绝。
在信息流通不发达的时代,死者家属哪怕在数十天、半年甚至两三年后知道了真相,想要报官查清真相,太难了。
单是查找证据这一环,就让一半以上的人无功而返。
剩下的人中,畏于那些施暴者的权势,大概会有三成左右的人放弃,如果那些施暴者再赔偿些钱财,又有三西成的人放弃,更有甚者,连死者亲属都一并被害。
杀人者死,这是汉代刘邦那个时代就定下的规矩。
到了这个时代,依然有人杀人不用死。那些被害之人,就如同蝼蚁一般,无人关注。
战乱之中,李清照的生活由天上云端深深跌入世俗泥潭,她看到了这世间更多的不幸和不公。
这次检举揭发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也是被逼无奈。
李清照很清楚那些苦命女人的想法,哪怕在家里遭受虐待,也总比因为检举自己丈夫而坐牢强吧?
古代的监狱,那是人待的地方?
两年刑狱,比在外面二十年都难熬。
还有,国人都是爱面子的,在这个时代,把自己老公送进牢狱后,自己再进牢狱,是要遭受众人嘲笑的。
这帮宋朝文人在制定《宋刑统》时,肯定是抱着防备自家女眷的心思在里面。他们干的那些龌龊之事,很多时候是瞒不住家里人的。
刘禅所在那个时空的后世之中,“原配反腐”、“小三小西反腐”,那是一抓一个准,效率贼高,效果贼好。
刘禅若真是修改了此条,不知多少官场的伪君子要遭殃,不知多少原本会隐匿于历史中的秘密要大白于天下。
李清照博古通今,看得远比很多人要远,他知道刘禅这么做的后果。
所以她才要替天下受苦女子拜谢刘禅。
其实,刘禅哪有那么多的心思考虑那么多那么长远?
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北伐”搞钱。
刘禅知道自己所在那个时空的后世之中,官员家中女眷反腐的效果很好,所以他才会有改变《宋刑统》的想法。
至于修改《宋刑统》有什么后果?
嘿,该头疼的是那帮官场和权贵中的贪腐之辈,刘禅才不会替他们操心呢。
刘禅在历史长河中反复轮回时,悟出一个道理:在国家危难之际,要想整个国家回血续命,要么取走那些富人、权贵的钱,要么让所有的穷苦百姓都去死。
选择前者,国家君主会死得很惨很难看。
选择后者,整个国家会死得很彻底。
这是残酷的历史筛选出的答案。
很明显,刘禅要选择前者。
你们这帮人,吸了大宋国家和百姓这么多年的血,在“北伐”即将开展之际吐出来点,很正常、很合理吧?
不论修改《宋刑统》能起多大作用,先让你们试试“女眷反腐”的威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