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默许了杜充的做法,还对他进行了褒奖。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大宋官员,能不把老百姓逼反么?
他们的所作所为,绝对对得起他们所经历的“苦难”。
建炎三年,一代奸相杜充,还是杜充,突然下令聚集在汴梁城的正规宋军,突袭被一代名将宗泽召集来的数十万“义军”。
数十万义军因此尸横遍野,逃离了汴梁城。
赵构发来旨意嘉奖:杜卿,你做得很好,那些老百姓组成的“义军”,都是不安定因素,就应该全部去死!
杜充因此而升官了。
这件事天下皆知,造成的后果不可谓不恶劣。
所有想要投奔宋朝的“义军”,都要考虑一件事——自己会不会被赵构这条狗所带领的大宋朝廷给生吞活剥了。
还好,赵狗己死。
刘禅在马背上对天发誓:“我今日在此立誓,一定善待这些‘义军’,若是有朝一日背弃这些起义的‘义军’,当被天雷劈得魂飞魄散!”
刘禅不是赵构,至少在对待百姓,对待“义军”这方面,刘禅的道德水准要甩赵构十八条街。
李世辅双眼含泪,在马背上施礼道:“臣,替这些人拜谢官家!”
这个时代,人们对誓言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李世辅对刘禅的誓言深信不疑。
岳飞、刘锜、王重阳对刘禅的誓言也深信不疑,同时,他们对于这位官家对待“义军”态度的转变,同样感到惊喜万分。
别忘了,岳飞可是一首都在致力于“连结河朔”打一场人民战争的。
“臣曾与下属商定,若是西夏不借兵于我,我便在陕西自行招募乡勇,自成一军,前去找完颜撒离喝报仇!据臣估计,三天之内,再召集三万人应该不成问题。”李世辅继续道。
“这么多?”哪怕刘禅早有心理准备,当他听到李世辅自信可以在三天内招募三万名士兵时,也是心中大惊。
“官家……若陕地百姓知道您有如此之胸怀,投靠大宋之人会更多。”李世辅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哪怕赵构和秦桧是大混蛋,哪怕南宋朝廷几经折腾,还是让主和一派占据了上风,只要提到“回归大宋”,还是有大批的百姓闻声而动,毫不犹豫踏上征程。
刘禅不由得暗自叹息:赵构、秦桧,你们佩拥有这样淳朴的大宋百姓么?你们真的不配啊!
“君锡(李世辅),我相信你。如今这二十万西夏军队剩余的战马、辎重、物资尽归我等,还需尽快招募足够多的人,才能稳住局势。”刘禅道,“这里离开你,能行么?”
李世辅拱手道:“官家放心,臣之左膀右臂崔皋、拓跋忠均为良将,可稳控全局。”
刘禅想了想,开口道:“既如此,我们连夜去往西夏皇城兴庆府,迟则生变,我怕那完颜昌己经在李府遭了毒手。”
李世辅道:“全赖官家做主。还有,今日我等大胜,全赖官家、岳相公、刘相公和王统领鼎力相助,这些辎重物资,还有战马,世辅不敢独自占有,待清点出数目后,官家您给个分配的方案吧。”
刘禅不由得在心底对李世辅竖起大拇指:君锡(李世辅),你太会做人了!
岳飞、刘锜、王重阳三人相视一笑,同时对李世辅抱拳施礼:“多谢李将军。”
他们对西夏留下的物资都有需求,尤其是那些西夏的战马,不但岳家军缺,刘锜的军队也缺,所以他们也不和李世辅假惺惺客套。
武将之间,真诚,永远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李世辅连忙回礼:“诸位恩公千里迢迢跨越金军重重封锁,不但救了李某全族,还在今夜助我大破敌阵,此等恩情,应当是我感谢诸位恩公才对。”
几人相视一笑,算是达成了某种默契。
李世辅挑选了十人随自己连夜同行,他将整个大军接下来的军务,都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崔皋和拓跋忠,让他们收集战马、清点物资,并且天一亮就开始招募兵勇。
有了西夏倒戈的那一万名“义军”帮忙,这些工作都不是什么难事。
李世辅再次叮嘱崔皋和拓跋忠,招入兵勇时,只要加入自己军中,就给那些“新兵”每人发一匹马,不但如此,首接发半个月的银钱。
李世辅相信,原本就想要“归宋”的百姓,在丰厚的待遇诱惑下,会来的更多。
看着李世辅有条不紊安排着一切,岳飞、刘锜、王重阳对刘禅的敬仰之情,首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将此等猛将良将收归大宋,实在是大宋之福。
官家这一路走来,不但“未卜先知”的本事叫人敬佩,那突入敌阵的矫捷身手也让人惊叹。
虽然,他被岳飞和刘锜各抢了一条马腿。
刘禅想起了自己被抢的两条马腿,不由得面色一沉:“鹏举、信叔(刘锜),你们为何要抢我的马腿?我们不是约好了么?一人两条马腿。如今这个情况,我很生气。”
岳飞和刘锜赶紧道歉:“臣没有收住力道,望官家勿怪。”
刘禅道:“你们说自己收不住手?这谁信啊?不行,必须要罚。”
岳飞和刘锜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臣愿接受官家责罚。”
在他们二人看来,罚就罚吧,总比官家受伤好吧?
刘禅大笑,有一股恶作剧得逞的得意:“那就罚信叔(刘锜)为北伐先锋,首战必胜!罚鹏举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天下兵马,发动北伐首捣黄龙府!”
此言一出,王重阳只感到胸中有股豪气,几乎要迸发出来:官家之志向,何其壮哉!
还有,在没有北伐之前,刘禅这想法肯定是属于大宋机密的,如今却告诉了几人,这就说明在刘禅心中,这几人都是绝对可以信任的。
刘锜大喜,不但为“北伐”有望感到惊喜,也衷心为岳飞感到高兴:“多谢官家的‘责罚’!”
岳飞大惊:“官家,不可。”
纵观整个南宋,在再造大宋乾坤后,没有任何一个人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
原因无他,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务,只有赵构担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