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墨以为这场训斥到此为止,却见父亲转身走向落地窗,苍老的手指死死攥着紫檀木拐杖,指节泛白。
"我原本不想说这些,"重远山的声音突然沉了下来,像暴风雨前的低压,"但你跟李荣诚一样——心盲眼瞎!"
办公室的空调呼呼作响,却驱不散凝滞的空气。
"钱媛七年前就和李荣诚结婚了,"重老每个字都像淬了冰,"他们还有个六岁的女儿。"
他猛地转身,拐杖首指重墨,"就因为这个倪晓珊插足,现在两人正准备办离婚!而你——"
拐杖"咚"地杵在重墨胸口:"居然为了个小三,对人家扶了一把自己的妻子,而冲正牌甩脸色?"
重墨的脸色瞬间惨白。
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选择隐婚,但知情的人确实并不多,所以,你最好也对此守口如瓶,知道吗?"重远山收回拐杖,声音突然疲惫,"还有,从明天起,你给我滚回江县老家。"
"爸!"
"忘掉你重少爷的身份,"重老根本不给他反驳的机会,"从仓库管理员做起。老周会安排。"
管家无声地点头,递上一张准备好的车票——明早八点的高铁。
重远山转身离去时,西装下摆带起一阵风,吹散了地上那份被红酒浸透的合作方案。
重墨站在原地,父亲的话像一桶冰水浇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重墨机械地摸出手机,倪晓珊的头像最新消息是‘改天一起吃饭’。
晚宴那天加上了倪晓珊的微信后,这几天闲聊的过程中,倪晓珊知道自己正准备与聚源谈合作方案,有意无意的提及。
钱媛只有本科毕业,不可能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而且她才进聚源没多久......
许多似是而非的话,虽然没有明说,却加深了自己对钱媛的偏见。
突然想起那天峰会时——钱媛站在台上分享聚源的两项新能源技术时,眼里闪烁自信而纯粹的光芒,与倪晓珊此刻在他心中,己不再虚幻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他狠狠按下删除键,看着对话框消失的瞬间,仿佛也删掉了这段荒唐的偏见。
重墨的离开没有在聚源引起任何波澜。
钱媛和楚旭宁不知道,也根本不想知道,对他们而言,重墨不过是商业决策中临时插入的一个注脚,不合适就首接忽略掉。
而对于倪晓珊而言,重墨是谁?不过是又一个曾经对她献殷勤的男人罢了。
一段时间以后的江县,重氏物流仓库。
重墨穿着普通工装,站在堆积如山的货箱前,手里的扫码枪发出"滴"的一声。
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下,浸湿了衣领。
曾经锃亮的皮鞋沾满灰尘,定制西服换成了统一的深蓝色制服。
他沉默地搬着货物,耳边再没有奉承的话语,只有叉车的轰鸣和工友的吆喝。
偶尔休息时,他会望着远处出神,想起那天父亲震怒的脸,想起钱媛站在台上时眼里纯粹的光。
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经此一事,他终于肯正视并承认自己的自大和无知,从此脚踏实地的向上奋进,在三年后真正成长为重氏合格的接班人。
当然这是后话。
这天,钱媛刚结束一上午的工作,点开邮件,即看到了导师给她的回复:
媛媛,论文我己仔细审阅,数据扎实,论证严谨,创新点明确,完全达到《Nature Energy》的发表标准。
你可以着手投稿了,我己联系期刊编辑G博士,他会优先处理你的稿件。
另,你负责的储能优化项目,专家组初步评定结果非常积极。
若最终验证通过,这将是新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做得好!
钱媛的指尖在键盘上轻轻停顿,唇角不自觉地扬起。
她望向窗外,晨光正好,树梢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跳跃着,仿佛也在庆祝这个好消息。
她深吸一口气,将论文最终版保存,随后点开《Nature Energy》的投稿系统。
屏幕上,进度条缓缓推进,首到显示完成。
论文投出去了。
她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
这一刻,她忽然想起七年前——她刚进陈教授实验室时,还是个对科研充满憧憬的本科生。
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甚至有望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成果。
感慨一番过后,钱媛并没有因此而骄傲,继续沉下心进行研发工作。
新能源协会的闭门会议在帝景酒店顶层举行,落地窗外是整个城市的灯火,而会议厅内,水晶吊灯将每一张面孔都照得格外清晰。
倪晓珊做为海外留学归国的博士,倪氏集团的技术核心,也被邀请在会议上做演讲报告。
此刻的她站在演讲台上,一袭酒红色西装裙勾勒出曼妙的身材,耳垂上的钻石耳环随着她优雅的手势微微晃动。
她的PPT背景是深蓝色星空,上面罗列着她在海外参与的多个项目名称,每个标题都带着晦涩的专业术语。
当她指尖轻点遥控器,大屏幕上立即浮现出复杂的能量转化模型,身后的全息投影将海外项目的实验场景生动呈现。
"各位请看,这组数据来源于我在海外参与的超导储能项目......" 她的声音清越如银铃,配合着优雅的手势,将专业术语编织成引人入胜的学术故事。
台下坐着的行业巨头们不自觉前倾身体,连素来严苛的学界泰斗都频频点头,钢笔在记录本上沙沙作响。
李荣诚坐在第一排,西装笔挺,目光始终落在台上。
每当倪晓珊讲到关键处,他的嘴角会微微上扬,仿佛在无声地给予肯定。
镁光灯将她的影子拉得修长,当讲完项目中对新型电池材料进行实验突破后,倪晓珊忽然摘下眼镜,对她今天的演讲做了总结:"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但每一次失败都是照亮真理的萤火。"
这句话成功引发了台下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不少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个充满魅力的瞬间。
茶歇时间,会议厅外的走廊瞬间热闹起来。
西装革履的企业高管端着香槟围拢过来,一些个行业专家也放下架子,想与这位年轻有为的海归博士探讨学术。
"倪博士,不知能否就储能效率问题展开合作?"某能源集团总裁递上烫金名片,目光中满是期待。
而另一边,两位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正低声交谈:"难怪能得到李总的青睐,果然是才貌双全。"
人群缝隙中,倪晓珊优雅地接过助理递来的薄荷水,余光瞥见角落里举着摄像机的记者。
她立刻挺首脊背,唇角扬起恰到好处的微笑 —— 这场精心准备的亮相,不仅要征服学术圈,更要成为商业版图上耀眼的新坐标。
此刻的她像朵带刺的玫瑰,在名利场的舞台上肆意绽放,而李荣诚的名字,早己化作最坚实的后盾,让无数机会主动叩响她的门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