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哥,你今年多大啊?怎么会这么多东西,真的好厉害呢。”在烤鱼的间隙,两小只聊了起来。
“过两天我就七岁了,这些都是我爷爷教我的,可惜前段儿时间他去世了。”小男孩儿有些低沉地说道,屋子里开始弥漫起悲伤的气氛。
粉色大圆球儿见状赶忙道歉,“对不起啊,小哥哥,我不是故意提起你的伤心事的。”
小男孩儿没有说话,静静地烤鱼。
“小哥哥,你别生我气,我以后可是要嫁给你的,你怎么能跟未来的老婆生气呢。”
粉色大圆球被火烤得有点儿热了,边说边摘下了棉帽子,露出她那锃光瓦亮的秃瓢儿。
小男孩儿余光瞥到这一幕,下意识地嘀咕了一句,“哪个女孩子会是秃瓢儿?这二傻子肯定是在骗我。”
“哎呦,你属狗的啊,怎么还咬人呢。”小男孩儿一声痛呼。
“对啊,我六岁,可不就是属狗的吗。你那俩大眼珠子肯定被窜稀的驴粪糊过,我这么漂亮,哪里不像女孩儿了?就算是光头,我也是最漂亮的光头女孩儿。”
经过这么一闹,屋子里的悲伤氛围消失得一干二净。
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河岸边的废弃屋子里不断传来一阵阵清脆的童声,什么秃瓢儿啊,驴粪啊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表面开始变得金黄,油脂滴落在火中,发出噼啪的声响。小男孩儿不时地撒上一些调料,让鱼的味道更加鲜美。小女孩则在旁边咽着口水,显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口了。
终于,鱼烤好了。小男孩儿将烤鱼从火上取下,放在旁边石头上稍微冷却。他用手撕下一块鱼肉,递给了小女孩:“尝尝看,小心烫。”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鱼肉,吹了吹,然后咬了一小口。鱼肉的香味立刻充满了她的口腔,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哇,小哥哥,这鱼太好吃了!”
小男孩儿看着小女孩满足的表情,自已也撕下一块鱼肉,大口吃起来。
外面的寒风依旧凛冽,但在这个小小的避风港里,两个孩子的笑声和烤鱼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温馨而难忘的午后。
吃完鱼后,小男孩儿灭掉火,又把柴火和干草放回墙角。
随后,两小只手牵手向钓鱼点走去,打算再钓几条鱼带回家。
快到钓鱼点时,他们听到河边传来一阵嘈杂声,似乎有很多人聚集在那里。
出于好奇,他们跑过去看热闹,穿过河岸的芦苇丛,发现河岸上聚集了一群人,场面十分热闹。
其中,一位大约三十来岁的手里紧握着一件黄色、带有冰碴的儿童雨衣,焦急地哭泣着。
还有一个男人趴在冰面上,慢慢地向冰窟窿里飘荡的红色棉帽爬去,身上绑着一根用衣服临时系成的绳子。
小女孩看到那位后,挣脱了小男孩牵着的手,欢快地叫了一声“妈妈”,奔向,投入她的怀抱。
然后,她好奇地看着冰面上的男人问道:“爸爸是在捞我的帽子吗?”
看着突然扑进怀里的小女孩愣了一下,又看了看远处的帽子。
周围的人也都愣住了,连拿着绳子的人也忘了放松绳子。
直到冰面上的男人被绳子拽住,爬不动了,焦急地喊道:“快放绳子啊,快啊!我女儿还在里面,快啊!”
……
岸边出现了一幕罕见的场景:小女孩蜷缩在一个老人怀里,一个手拿腰带的青年男子满脸怒容地叫喊:“妈,你别护着她,我今天非要好好教训她不可,这个小兔崽子,气死我了!”
青年男子旁边是一个拿着木棍的,她也附和道:“婆婆,真的不能这么惯着她了,今天我们得让她长长记性,不能再乱跑。”
老人抱着小女孩,训斥道:“孩子还小,知道什么?想打我的宝贝孙女,先从我身上跨过去。”
僵持了好一会儿,最终青年男女还是败下阵来,一群人吵吵闹闹地离开了河边。
一路上,小女孩紧紧抓着老妇人的衣角,不敢松手,同时用警惕的目光瞥着那对青年男女,身体紧绷,随时准备逃跑。
而那个小男孩,意识到自已可能会因为这场误会而陷入麻烦,早已找机会偷偷溜走了,心里想着:“我还是快溜吧,别让他们以为是我带她出来溜冰的。”
终究没有躲过混合双打的小女孩深刻体会到了冒险的可怕和家庭的“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插曲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那个在冰面上勇敢救人的小男孩却一直没有出现在人们面前。
一个月后,由于小女孩父亲工作调动,一家人卖掉了村里的房子,搬到了外地。
村里的生活依旧继续,每天都有新事情发生,新的谈资取代了旧的。村民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其他新鲜事吸引。
小女孩在省城的新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她开始在新的学校上学,结交新的朋友。
但她一直没有忘记当年的誓言:“爸爸,白叔叔找到小哥哥了吗?”“爸爸你有没有让白叔叔去找啊?”“爸爸……”
而在那个小村庄里,小男孩依旧过着他的生活,他可能偶尔会想起那个勇敢救人的下午,以及那个承诺要嫁给他的小女孩。
但贫困的生活让他早熟许多,他知道,那只是一个孩子的玩笑,真正的生活远比故事要复杂得多。
他继续他的日常生活,上学、玩耍、帮助家里做农活,那个冬天的救援只是他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
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两个孩子的生活轨迹渐行渐远。
……………………
六年的时光流转,小女孩已经出落成一位美丽而文静的少女,她曾经光秃秃的小脑袋上也长出了浓密的长发,柔顺地披散在肩上。
“爸爸,这次你调回L市工作,一定要帮我找到小哥哥。”她对父亲说。
“当然,这些年我一直让你白叔叔帮忙打听,他不仅救了你的命,也挽救了我们的家。我也很想亲自向他表示感谢。”父亲回应道。
三个月后,一个电话带来了希望。
“小静,你白叔叔说,他从一个小孩那里听说,当时附近有一个和当年那位小男孩儿年龄相仿的孩子,家境贫寒,常去河边钓鱼,冬天也会凿冰捕鱼来改善生活。
他可能就是你的小哥哥,名字叫宁旋。白叔叔担心再次吓跑他,所以没有直接去问。不过,那个孩子和你在同一个学校,他已经让李阿姨把你们安排到同一个班级了。
你自已去确认一下,如果确定是他,就找个机会带他回家,我们要好好感谢他。”父亲告诉她。
得知这个消息后,少女的心情既激动又复杂。在去新学校报到的前一晚,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个寒冷冬日和小男孩相遇的情景。
第二天,她带着一颗紧张而兴奋的心,踏入了一中的校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希望能再次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