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在翊坤宫歇了一晚,第二天上完早朝,回乾清宫用早膳的时候,被打扮一新的魏嬿婉袅袅婷婷的走了过来,要伺候皇上用膳。
皇上细一瞧,魏嬿婉没穿昨天那件褐色宽大的四执库粗使宫女的衣裳,反而换了一件跟御前宫女一样青绿色带风毛的衣裙。
可是看着,怎么就那么好看呢!
这小腰细的,怕是能一把掐住吧?
给了进忠一个赞赏的眼神,又挥挥手示意闲杂人等下去。
期间皇上和魏嬿婉如何相处的众人不知。
但是三天后的慈宁宫请安,皇上也让魏嬿婉去了。
在太后明知故问这女子是谁的时候,皇上笑着答了一句“皇额娘,这是儿臣新封的炩答应魏氏。”
皇上话音落下,魏嬿婉就笑盈盈的跪下谢了恩,还趁机给太后说了几句吉祥话。
太后对这个魏嬿婉好感很高,一是因为前世令妃给她的好印象;二就是因为魏嬿婉本身了。
这姑娘长得好看,脑子也好使,面对狗胆包天的凌云彻也能果断的分开,实在是个聪明孩子。
太后很期待魏嬿婉给她生的孙子孙女,所以也不吝惜给她做一下脸:
“哦?是个灵巧孩子,皇帝封你做答应,看来是很喜欢你了。”
魏嬿婉跪在下边:“奴才蒲柳资质,能得圣上的一夕眷顾和太后娘娘的夸赞,已经是奴才的无上福泽了!”
太后笑意加深,皇上也笑吟吟的看着。
底下的嫔妃心里可就没那么高兴了,本来就是僧多肉少,现在又来一个虎口夺食的。
别人不敢多说什么,以免坏了皇上和太后娘娘的兴致。
偏偏纯嫔那股不合时宜的劲儿又上来了:“依嫔妾看,这炩答应,活像一个人呢!”
“是有些,纯嫔姐姐不说,我倒是没瞧出来。”嘉嫔搭了话:
“这个新来的妹妹眉眼之间,倒是有些乌拉那拉氏早年的样子呢!”
一提到乌拉那拉氏,皇上就跟炸了毛的猫似的。
看谁都觉得她们知道了自已被戴上绿帽子的事情。
环视一圈,沉声道:“都闭嘴。没得说了是吧?”
太后也皱眉,纯嫔和嘉嫔,真是两个搅屎棍。
嘉嫔圆滑,谁都不得罪,但是总会暗戳戳的搞点小动作;
纯嫔自恃为两个皇子的生母,怕是也飘了。
太后直接道:“再有几个月就是哀家的寿辰了。
嘉嫔,纯嫔,你们两个闲来无事,一人绣一本《无量寿经》进上吧!
记得把字绣的大一些,哀家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绣的小了哀家看不清。”
这就是行使长辈的权力了,长辈让晚辈绣一本佛经,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可是,《无量寿经》全文有一万多个字,字体还不能小了。
进献给太后的寿礼,还不能有一点的瑕疵,不然被人挑出来,那就是不孝。
还有,宫里的女人眼睛都尖,若是让身边的宫女代绣,那被发现的后果......嘉嫔和纯嫔都不敢想。
这两人未来几个月只能自已动手,一针一针的绣。
甚至连争宠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太后这个变相的惩罚一下,再也没有人敢不长眼的提已经死了的乌拉那拉氏了。
作为这场事故的源头,魏嬿婉跪在地上,冷汗都要出来了。
有这样一遭,两位嫔位娘娘不敢恨上太后,那不就只能找她麻烦了吗?
自已一个小小答应,可怎样抵挡啊?
魏嬿婉能想到的,太后自然也能想到,看见纯嫔对着跪在下面的露出厌恶的神色,太后就打算帮一把魏嬿婉了。
“皇帝,给炩答应的封号,是哪个炩字?”
皇上看向底下的魏嬿婉:“是炩火之炩。”
他现在对魏嬿婉并没有什么很深的感情,不过是看重她的美色而已。
能随意给取个封号,就已经很不错了。
哪里会为了魏嬿婉特意琢磨封号。
太后摇头:“炩这个字不好,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依哀家看,还是去掉火字旁,改为令字?”
皇上一直表现自已是个大孝子,那么对于太后的这个提议,当然没意见: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看来皇额娘很是喜欢炩答应啊!
那便如此,令答应,皇额娘给你换了个好封号,你还不拜谢一番。”
魏嬿婉刚要拜谢,太后就又开口了:
“先不忙,哀家瞧着这孩子就可人疼。
做答应,委屈她了,还是封她个贵人更合适。”
太后一开口,那就是懿旨了。
魏嬿婉欣喜若狂,她没想到太后娘娘竟这样喜欢她。
直接封了她当贵人,这一下不知道能省她多少年的苦工。
“哐哐哐”的给太后磕个三个响头,才在宫女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坐到椅子上。
其实,太后说完,还有点后悔,毕竟宫中有两个育有皇嗣的贵人还没封号呢!
就这样让一个初出茅庐的魏嬿婉压过她们,也不合适。
但是话都已经说出去了,也不好收回来了。
那还是打一下补丁吧!
想到这里,太后看向皇帝:“皇帝,喜塔腊贵人和王贵人进宫时间也不短了,又育有皇嗣,倒是可以酌情给个恩典。”
皇上对位分大方的很,可是现在宫里宫斗不严重,妃嫔折损率不高。
宫中只有景仁宫,承乾宫没有主位。
哦,对了,还有被贬了位分的舒贵人住的储秀宫。
要是再封两个嫔位,分新宫殿给她们住的话,以后后宫再来新的贵女,可就不好安排了啊!
可是王氏和喜塔腊氏到底是生了孩子,皇上也不忍让她们排位在魏氏之后。
“那就这样吧,十一阿哥生母喜塔腊氏,晋为秀嫔,赐居储秀宫,为储秀宫主位。”
皇上小心眼的想起储秀宫前任主位叶赫那拉氏舒贵人,头顶上有个包衣出身的主位,看她还有什么高傲的!
“至于王氏,到底只是生了个公主,那就赐个封号,为兰贵人。
居咸福宫后殿,享嫔位份例,以后王氏就是贵人之首。皇额娘觉得如何?”
如此,倒也还算妥当。
太后直接道:“皇帝思虑周全,哀家觉得很好。”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